1 頁 (共 1 頁)

2017太極拳拳架、推手、散手學習心得 新竹 黃家倍

發表於 : 週二 9月 18, 2018 11:30 pm
double
8.太極_黃家倍.JPG
新竹武道館 黃家倍

「太極拳」,一種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的武術,其陰陽相濟,天地人合一的觀念,與中華文化的哲學思想相符合。對於想探索自己身體內外在與天地間關係的我,學習太極拳能讓我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經過這幾年學習太極拳的拳架、推手與散手,更是讓我對太極拳的印象徹底的改觀,不再是生活中常見的「太極操」,而是一種武術,一種包含天、地、人與宇宙的武術。

太極拳的「拳架」是「體」,以「立身中正」為原則,需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立身中正,目的在訓練如何運用身體的結構與勁力,看似慢慢吞吞且一直重複著,感覺沒什麼!但是如果你認真的走一趟拳架,你會發現絕對不輕鬆,會讓你大汗淋漓,雙腿發抖,同樣一個拳架用不同的觀念,就有不同的練法與效果,剛開始是以重心變換為主,慢慢的有渾圓的觀念、頭領腰領、胯的開合,身體結構與勁力的陰陽,意念轉換,內功的觀念....

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練法,同樣108式,好像怎麼練都練不完,看似慢慢的,但是身體內在卻是忙的不得了,如果練得到位,外表看似輕鬆,但是內在的力量是很恐怖的,一接觸重心就浮起來或是失去平衡,接下來「啊」的一聲,看是要往下趴的「仆街」,還是向上飛的「掛畫」,各種方式任君選擇。
太極拳的「推手」是「練」,以「捨己從人」為規範,是神經感應的訓練,以四要「沾黏連隨」及四不「頂丟抗扁」為訓練主體,區分定步推手及活步推手,訓練推手是改變人遇力所產生的習性,常人遇力則抗或是頂,但推手則是要你改變這習慣,忘記自己順著對方的力來反應,這就是太極的「捨己從人」,又要貼皮接肉不見骨的沾黏著對方不能丟,更狠的是還將自己身體的重量加到對方身上,讓他被你黏的很辛苦但又跑不掉感覺很沉重,這種又累又喘的感覺只有被黏過的人才知道。

  推手訓練也需保持立身中正的原則,遇力以自身中心線為軸來轉化,或是運用「胯」來轉換重心化解,再配合活步的步伐運用,此時人就像一顆球一樣可以自轉及公轉,遇力則順著力轉動,但又可讓對方失重的滾進來,或是讓我順著對方的力繞進對方死角。太極拳若沒有經過推手這階段的練習,直接想以拆拳架或是推手的方式來應用太極拳,下場會很慘,只會以自我的想像來應用拳架,各打各的,打得鼻青臉腫,打得滿頭包,打的胡說八道。

太極拳的「散手」是用,是綜合拳架與推手的應用,訓練的方式更活用,活動範圍更大,強度更強,更接近實戰,以「踩浪花」、「亂採花」、「丹田內勁」、「大桿纏繞」「敲門開門」為訓練主體,使對方產生「驚」與「失重」的狀態,打開對方的門,這階段的訓練是讓太極拳可以用在技擊上,而不再是「太極操」。想要運用在技擊上,就不是只顧自己想做甚麼就行,還要能影響對方,必須運用手法、身法、步法、意念及丹田等一起整體應用才行。

1. 踩浪花的目的就是像一個人踩在浪花上頭,隨著浪上下起伏,但我們的踩浪花是主動的,是要能自己製造海浪,沒有規律的起伏,讓對方抓不到頭緒,讓對方的節奏被我影響,這是身法加上步法的應用,面對一個會踩浪花的對手,很難預測對方的軌跡,自己的節奏也很容易受影響,感覺像是面對電影的醉拳一樣,根本抓不著頭緒,等到我方失誤一產生,就是對方施展技法的時候了,這時間只是一瞬間而已。

2. 亂採花的目的是運用指法,配合陰陽的觀念,干擾對方神經及大腦,讓對方摸不著頭緒,感覺力量怎麼施展不出來,都被我方封住了。

3. 丹田內勁的目的有抗打擊、發勁及以丹田來引導身體,人家講肚子裡打拳就是說這樣。

4. 大桿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整勁,藉由大桿的長度與重量來使,來整合身體結構與勁力,大桿若是練的好,也可以將對方沾黏住,並將自身身體與大桿重量加諸在對方大桿上,若能如此則徒手的功力將大大提升。

5. 敲門開門的目的是為了能入身,任憑有再好技術與功力,若是沒法敲到對方的門與打開它,那一切都是空談。在這階段的訓練是應用一趕一,二趕一....等方式影響對方視覺與潛意識,使對方產生驚與痛的感覺,發生短暫無意識狀態,這時刻就是我入身及施展技法的時候了。
太極拳是一種很深的武術,一入門就沒有結束的時候,可以學習拳架及站樁來養身,也可以推手為切入點訓練身體的敏銳度,亦或是以散手來訓練技擊能力,它包含體、練、用、轉、養五個部份,很少有一種拳可以讓人有這麼多種選擇,可以說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能在武少林學習楊式太極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很珍惜,在這過程中雖然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體力與汗水,但對我而言是值得的,感謝老師與師母平日的指導與傳承,感謝師兄們的相互激勵,讓我在學習太極拳的路上能不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