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2013年_太極學習心得_新竹道場_黃朝玉

發表於 : 週四 3月 19, 2015 9:40 pm
michelle
太極_盤架,磨功夫

  太極拳架為全身整體性的運動,一動無有不動,節節貫串。這是基本拳理。然而從步法大小與身法的高低來看,又可分為大架,老架(低架),與小架(高架)。既然有中高低之分,那到底其中有何差別? 拳架訓練是先老架好還是先小架子好呢?

  太極拳修練者因年齡、天賦、體質、練拳動機等不同,對於拳架高低就有了不同意義。要以修練者自身生理條件和修練目的而定。因此要界定拳架高低的適宜性,成分很多,不能一概而論。

  前人說太極拳修為"不徒作技藝之末",是說不單一追求技擊散打。除了做為武術技擊的意義,太極拳也有其它如運動養生的功用與目的。從最根本的拳理來看,太極拳講求身體架構在正確的位置上,要求立身中正,節節貫串,勁力講陰陽對稱平衡,逢上必下,逢左必右,前發後塌,因此要能八面支撐。也講輕沉兼備,倒換虛實強調襠走下弧。從上述的特徵來看,屬於大幅度動作的低架子更能明顯感受到這些細微處的變化。 太極盤練架子具有長期性、反復性等特點。大運動量的低架子,往往一遍下来,就已讓人氣喘嘘噓,不適宜長時間練習,因此缺乏廣泛地適用性。以中等高度、或較高的姿勢練太極拳,外觀簡易,運動量比低架子小,能够長時間持續不間斷地反覆練習,很多人都能做到,則較適合普羅大眾。

太極拳的根基在腰腿
  經典拳論講:太極拳“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又說“五行運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於足”,由此可見,走步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和先導。

  傳統楊式太極拳的根基是腳的功夫,是步法。練拳先練腳。 盤拳、推手、散打對練,最注重腳的運用,強調如何接力入地,如何借地使力。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沒練好下肢的步法。腳下不練功,周身不易鬆。腳步的運用離不開方向和方位,因為腳是定向的根。盤拳離不開跟,“丟跟”就不稱為傳統楊式太極拳了。楊式太極拳因身形不同,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

  楊式太極拳宗師 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中“練習談”說”兩腳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說明走太極步在楊式太極拳中的重要。傳統楊式太極拳在盤拳時腳步走弧形,忌直來直去、走直線步。弧形步由曲而伸,緩緩踏出,足尖由下垂漸漸變動上翹,腳跟先落地,然後足掌和腳尖落地,全面落實(左右橫行須先落腳尖,然後腳掌、腳跟全面落實)。此必由大架,老架中去體會。初學者若要從高架(小架)中去體會弧形步,實屬不易。

力量性功力練習, 盤低架
  陳氏太極拳 陳照奎老師的拳架,是他父親陳發科家傳的年輕人練的低架子,此拳架勢子低動作分解細膩,身法,步法眼法手法用法求嚴謹,再加上呼吸、身心、内外等諸方面要求,因而難度大強度大,一般認為難學難練,很像修道人長年累月地苦苦修行。然而武術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這在意志的鍛鍊方面也有相當的成果。低架強調的是在上身端正和放鬆的前提下走低架子,當然低也有一定限度除了仆步之外不論馬步還是弓蹬步大腿平行不得低過膝,大小腿之間夾角不得小於90度,不然則成蕩襠即為病。正如陳發科公講的打起拳來要[像坐在小板凳上一樣穩穩當當這要有持久的樁功才行所以又稱此種拳架為活樁。不僅如此,更難的是變換虛實,調換重心時襠部一定要走下弧,陳老師喻做 [走鍋底型][不許把重心扛過去](即不能走上弧或平移之意)

  從運動生理學來看,任何運動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強度才可能對增進人體健康,特別是對人體的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產較大的影響。

  人體的生理結構下肢肌肉比例明顯高於上肢,低架子練習太極拳,下肢需要較大的支撑力量;而且持續的時間長(整個套路中大部分動作是低架子),鍛鍊確時很辛苦,但效果卻是非常顯著的。從技擊上講這種上輕下沉的練法,必然會有利於穩固下盤足脛堅強,使人強若不倒之翁,從保持自己平衡,破壞對方平衡來說,已然先勝人初一籌,這種引氣下行的活樁正是各種武術築基工夫。 因此,太極拳把盤架子只當作修練的一部分,可以高練也可以低練,而低架子是增長下肢力量的輔助性修練,同時也是增長功力的練法。

循序漸進,磨功夫
  學者練低架子必要循序漸進,初始以分段多次練習,待腿腳肌力增強後,再逐步增加強度。若腰腿力不足而勉强練低架子時,往往易犯上身前俯、低頭彎腰的毛病;久而久之甚至終身難改,違背了立身中正、 虚領頂勁的基本要求。更不可能實現節節貫串;還導致上身難以放鬆,違背了中正安舒的基本要求。由于上半身緊張,還容易使氣沈丹田式的逆腹式呼吸不能通暢;逆腹式呼吸本来就不是自然的呼吸方法,在上肢十分緊張的狀態下,就更加難以随勢運氣;不能随勢運氣、不能氣沈丹田,也更談不上氣遍身軀不稍滯、腹内鬆静氣騰然。

  總之,太極拳的根基在於腳,“先有好腳,才有好拳”。只有充分認識腳在太極拳運動中的重要地位,打好步型、步法基礎,加強腿部支撐力和柔韌性,做好在意念引導下的姿勢開合、重心移換、呼吸配合,才能提高拳技水準。在拳架訓練上,從大架入門,先讓內氣順暢與筋骨開展,再進入第二階段的老架,長筋練骨練功力,到掌握了虛實變換,則可進入步高架小的小架,此時身體勁力已足,內部圓轉的運動可以內化,細微化。足以產生四兩撥千斤之功力。

參考文章:太極拳體用全書,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