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太極陰陽的一些看法 陳景俊(97年)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3, 2012 8:13 pm
michelle
  太極拳融合『易理』、『兵學』、『武學』、『藝術』、『美學』、『醫學』、『力學』、『科學』、『哲學』…於一身,它包含多元化的思想體系,從不同角度去切入:有人單純要保健身體;有人想要獲的一些書法、繪畫、下棋、…等藝術上的啟發;也有人想要重現『楊無敵』的武學境界,成為武術技擊高手;也有人將太極哲理落實到人生的待人接物上;甚至有人追求天人合一、拳與道合的精神修練目標。不管每個人的目標為何,這都說明『太極拳』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多元面向,這也是『太極拳』迷人之處,隨著時間的推進,對太極的看法就會有不同的領悟和看法。

  因為太極拳體系如此龐大,如果從每個面向去談太極拳,可能三天三夜都談論不完,所以不妨倒過來,追本溯源找出它的基本核心概念來談論,我們知道電子計算機和電腦的基本控制邏輯概念是來自中國的陰陽理論,0與1的二進位法,也就是陰與陽的概念。易經有云:「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拳經論有云:「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所以我們討論太極拳不可不從『陰陽』核心概念先來著手。

  在此,我不想從去談何謂『陰陽』的理論與定義,只是簡單的將我這幾年來從『拳架』、『推手』、『樁功』、『散手』的角度來說明一些對『陰陽』的看法,為了簡化起見,以下的論述有時會用『0與1』來代表『陰陽』關係。

甲. 『拳架』
  『起勢』的動作有一段是雙足下沉,左腳提腿向左探出,而右腳繼續落胯下沉。右腳是『實』,左腳是『虛』;提腿是『上』,下沉是『下』,這裡面是左右腳的『0與1』空間變化。之後左腳由『虛』轉『實』,這裡面是同一腳的『0與1』時間變化。再之後左腳『實』踏後,右手手掌含『小氣球』,由『小氣球』帶領而上,此時『左腳』與『右手』上下相隨亦是『0與1』手腳相合變化。之後兩手的汽球,一落下一昇起,也是『0與1』交錯變化。而行架的身體為『外』,小氣球的『意氣』為『內』,內外相合也是『0與1』融合變化。

  而『提手上勢』中,雙手一開一合,雙手合抱;腰跨回正,腰與跨合,『開合』也是『0與1』有機變化。『摟膝抝步』前手轉到後手,後手轉到前手,也是一個陽盡陰生、陰盡陽生,『陽手與陰手』互為變異,加上步伐的『進退』,進而產生剛柔變化、攻守變化以及蓄與發的變化,這也是『0與1』生化變化。拳架配合呼吸,一吸一呼,這也是『0與1』變化。有云:『班侯擅提放術』,提放最明顯莫過於『白鶴亮翅』,如果『棚勁』是基礎勁,那『提勁』可謂太極的一樓大廳的入門勁,所以提放也是『0與1』基本發放變化。

  從上面所述,陰陽含有『虛實』、『上下』、『對稱』、『內外』、『開合』、『剛柔』、『蓄發』、『攻守』、『提放』、『進退』、『呼吸』、『收放』的型態。不過要強調的是,上述陰陽不是100%陽與100%陰,而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打拳架時,四肢不會氣勁全出,會曲蓄而有餘,有上就要有下,步伐愈進先退,身法摺疊轉換,意念的收放,來處理陰陽的轉換。

乙. 『推手』
  馮老師教過的『推手』種類繁多,不論是『定步推手』、『動步推手』、『雙纏散推』(浪採花) 以及『大履』,每一種推手又可以分作好幾種不同手法。以雙纏來講,對方右手迫我左脅腹,當我左手一引,右手必須即刻探出。左手引化,右手即出,有點像握方向盤一樣,一攻一守、一退一進、一陰一陽,所以『兩膊相繫』也是『0與1』的相繫變化。推手中有小圈和大圈、自轉和公轉、平圓和立圓,有點像大齒輪與小齒輪互相帶領,表現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陰陽變化。

丙. 『樁功』
  『推手』是訓練『聽勁』的好方法,在聽對方勁時,又要先能聽自己的勁,要聽自己勁時,又要先能心『靜』,心靜才能覺知自己身體的一舉一動,起心動念,於是乎『樁功』的訓練就是一個下手處。

  『散手』之前必須先能夠『節節貫串』,發勁由腿而腰而手,全身九大關節都要互為陰陽(連動),不可斷續,才能形成一條發勁的路線渠道,否則力會陷在某處關節,勁會斷掉。其中能開肩胛、氣貼背否,是一個重要指標。

  就拿九大關節的肩與肘,沉肩墜肘是肩越能鬆沉,肘越能垂墜;肘越能垂墜,則肩越能鬆沉,兩者互為陰陽,不是獨立的絕對陽陰,而是『陰陽相待』,隨著主客觀對象不同,陰陽的角色也互換。如此類推,往上,肘與腕、腕與掌指…等;往下,跨與膝、膝與踝…等,節節貫串互為『陰陽』,如此全身雖然鬆沉,骨頭與關節形成的結構力可以成為中定『八方撐勁』,當你舉起一隻手時,對方用盡全身力量,兩手板也板不動你的一隻手,這是上課馮老師調整後的經歷,給大家作個參考。

丁. 『散手』
  目前我對散手體驗還不足夠,我的想法是仍然要『陰陽相待』,不能對方用力揮拳而來,我也用力相抗,陽對陽或陰對陰,彼此相抗就是『雙重』,而是透過『沾黏』與『聽勁』--- 聽對方陰陽動靜,與對方融合先『引化』,轉化對方陽消陰長,直到陰陽動態平衡時的霎那時間,再進行『拿發』的發勁行為,這也是具體表現知機知拍的技擊能力。

  練散手要同對方合成一陰陽,而練拳架的初級要求是自身是一陰陽。到了練拳架的高段時,我和天地是一陰陽,天地帶動你練武(舞),你也帶動天地練武(舞),天地正氣與自身融合,武(舞)在一起不分彼此,孟子曰:「吾善養浩然之氣」,上頂天下接地內外氣交換融合,或許才是太極拳所謂天人合一境界吧。

  以上的看法或許還不夠成熟,只是本人嘗試從『拳架』、『推手』、『樁功』、『散手』的角度發表對太極拳『陰陽相待』關係的看法,不周延處還請方家不吝指正。太極是一輩子要修煉的,如何將太極落實到身與心的修煉,願與大家一起探討與共勉,在此一併感謝馮老師這幾年的教導,帶領我入太極之門。最後,期盼對「傳統楊家老架108式」有興趣的同好,一同加入我們的太極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