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太極十三勢中的四正手 林志銘(97年)

發表於 : 週四 2月 23, 2012 8:08 pm
michelle
淺談掤、履、擠、按

  太極拳法,既謂之拳,必有其訓練方法,而大部份的武術訓練都是由套路上手,熟了套路再講解各式之觀念,而後再做各式的深入訓練;故,拳架基本上是各種武術入門門檻,唯有先熟了拳架,才有機會跨過這道門檻。

  而太極拳的套路非常的繁多,除了熟知的五大家(陳、楊、吳、孫、李)外,尚有其它許多自成一派的拳架及理論基礎;而五大家中又因傳授對像不同,或教授者所悟不同,又各有其不同的套路,如楊家老架太極,坊間便可看到如七十九式、八十五勢、一零八式、一二九式等等不同的太極拳架,如此繁多的拳架,看起來似乎讓人容易眼花撩亂,先未練就已讓這上百數式子之數嚇得不知從何入手,但其實只要對太極拳有深入了解的人,就一定知道,太極拳架式子不管再怎麼多,總脫離不了掤、履、擠、按、採、挒、肘、靠此八門及進、退、顧、盼、定此五步所組成,而此八門五步合稱十三勢,故亦有前輩稱此十三勢為太極拳架精義,蓋因此十三勢為各家各式太極拳之拳母,舉凡太極拳各種不同的動作或式子皆從此十三勢演化而出。

十三勢有許多的拳訣都是非常值得修習太極拳的同好參考,以下就先收錄幾篇相關的拳訣:

十八在訣
棚在兩臂,履在掌中,擠在手背,按在腰攻。
採在十指,挒在兩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
進在雲手,退在轉肱,顧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橫,滯在雙重,通在單輕。
虛在當守,實在必沖。

八要註:
掤要撐,履要輕,擠要橫,按要攻,採要實,挒要驚,肘要衝,靠要崩。

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棚莫如盤,粘沾不離得招難。閉掤要上採履法,二把得實急無援。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佔先上先。按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
遇機得勢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十三字行功訣
棚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搭手履開擠掌使,敵欲還招勢難逞。
按手用招似傾倒,二把採住不放鬆。來勢兇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
進退反側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精。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太極拳八法秘訣

掤勁義何解。如水負行舟。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
全體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有千斤重。飄浮亦不難。

履勁義何解。引導使之前。順其來時力。輕靈不丟頂。
力盡自然空。丟擊任自然。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

擠勁義何解。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
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又如錢投鼓。躍然聲鏗鏘。

按勁義何解。運用似水行。柔中寓剛強。急流勢難當。
遇高則澎滿。逢窪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孔無不入。

採勁義何解。如權之引衡。任你力巨細。權後知輕重。
轉移只四兩。千斤方可平。若問理何在。斡捍之作用。

挒勁義何解。旋轉若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丈尋。
君不見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墮其上。倏爾便沉淪。

肘勁義何解。方法有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須辨清。
連環勢莫擋。開花捶更凶。六勁融通後。運用始無窮。

靠勁義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飛勢用肩。肩中還有背。
一旦得機勢。轟然如搗碓。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其實在前輩所寫的這些歌訣中,已把太極十三勢中所重視或所必要表達的觀念都已交代得非常清楚了,也實在很難再寫出沒有包含到的東西了,只能就自己所學之心得與拳訣做一對照、解釋了。

  不過因自己所學尚淺,尚有許多觀念及認知還未入門,故不敢妄加揣言,僅就十三勢中的四正手表述自己的認知,四奇手(採、挒、肘、靠)及五步(進、退、顧、盼、定)就待未來若再有機緣,再另行撰寫相關文章。

掤:眾勁之首;太極拳是一種很重視接手的拳術,各種勁道幾乎都是先有接手後,才伺機而發;而接手就必需有掤勁,沒了掤勁根本無法談接手,因為一接手可能就被人破勢了,更不用談要發人了。要如何用掤來接手,在拳訣中都已經提到了,掤勁要圓撐,兩臂圓撐,自然可得彈簧之力,一但圓撐,結構對了,對手力道再怎麼重,他推的都不是在我的身上,我只是一個彈簧,他的力只是被我毫無保留的傳達到地裡去了,雖是撐,但重點卻是在圓,沒有圓的觀念,就只是用拙力在撐,當對手勁力大過自己數十倍,那將直接被壓跨,只有圓對了,對手的力才可以毫無阻礙的滑進地裡,但若只有圓沒有撐,那可能就直接成了肉餅,故,圓撐兩者缺一不可,圓撐接住了,接下來才有「粘沾不離得招難」,而粘沾得勢後,才能有發勁的空間,故掤勁會排在第一,是因沒了它,後面的勁也很難有用武之地;而掤勁重點在於圓撐,而非兩臂,即圓撐的觀念有了,則可以處處皆有掤勁,而不是執著在非要用兩臂的掤勁來接才是。

履:此勁有一個與其它勁道最大的不同之處,其勁方向性是一種往自己的方向;當對手來勢兇猛無法以掤勁接住時,便以雙掌帶住對手順勢往對手勁道方向而出,而拳訣中提到履要輕,因履勁是帶住對手的勁道,使達到「順其來時力」待「力盡自然空」時再做丟或擊的勁道,故「輕」為履勁之首要,要在帶的過程中不能讓對手發現自己被帶住(甚至是被拉往某個方向),使其對手無法自覺性的收住攻擊的勁道,但也不能過輕,過輕則無法帶住對手勁道,這便是「輕靈不丟頂」,待對手「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時,便是趁勢之時。

而因履勁是一種往自己方向的勁道,故在帶住對手時要能「輕」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重心要能保持得住,否則就算可以恰如其分的帶住對手的勁道,但自身無法保持重心,那極有可能反被對手再順勢加把勁道而出,重心無法維持,那最多也只是兩敗俱傷的情況,更遑論要丟或擊了,故在拳訣中提到「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便是如此。

擠:擠與按算是四正手中比較偏向有主動攻擊意念存在的勁道,但因這種勁道含有主動攻擊的特性存在,得機得勢便顯得非常重要了,否則在尚未破對手之勢時,便以擠法或按法應對,便很容易變成硬碰硬的結果產生了,故在拳訣中亦提到「按擠二法趁機使」即是如此。

拳訣中亦提到「擠在手背」及「擠要橫」,這兩句雖分屬兩篇拳訣,但所講的卻是相同的,因擠勁是利用自身得勢後,將自身的結構勁道,由後手按掌透過前手手背將自身的直勁轉為橫勁發出,故「擠在手背」除了手背帶有掤勁以利破勢外,更有將自身勁道由直線轉換橫勁的作用存在。

而擠勁在使用上亦有兩種不一樣的作用,一種是當得勢後再轉為主動的攻擊狀態,如履勁待對手力空後,便可再轉擠勁使對手無從反應,進而發勁而出,如拳訣所云「搭手履開擠掌使」,此時的擠勁便有「擊」的作用存在。

而另一種擠勁,則是拳訣中提到的「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當對手攻擊時,若無法以履勁帶住,則直接搶進對手中心後,便以擠勁應對,使其對手最脆弱的地方因其來勁兇猛,止其不住而撞上擠勁之手背,此時對手來力多大,其自身受力亦多大,故如球撞壁還,丟球力道愈大,球彈回的愈遠。

按:在兩篇不同的拳訣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攻」這個字眼,故「按」的用意是很明顯可見的。但要如何攻呢,拳訣中提到了「腰攻」,又提到了「用招似傾倒」這兩句已經說明了按勁的基本力學及意念原則,利用腰跨轉正的反作用力,使其全身的結構勁道能夠完整的送達,至於為何是用招似傾倒,我以為的是概指意念的延伸,在發動按勁時,意念要猶如傾倒水流的過程一樣,瀉江河而下且連綿不絕,使其按勁在過程中不因接觸到物體而有所中斷。故在拳訣中亦提到「運用似水行。急流勢難當。」而柔中寓剛強指的便是整體的意勁與接手的組合,在接手的過程不應是一個強用力的推或拉的過程,而是要似水滲透一般讓對方無所察覺,而當水已完全滲透後接下來就要有如上述的急流勢難當的意勁,這之中雖有過程,但應是同時到達的情況才是。

  以上為自己在學習太極拳中,對四正手的一個理解,或許有許多部份在前輩看來仍過於粗淺,這也是我尚要學習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