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氣道的開創者--道祖植芝盛平略傳

合氣道師範傳世之經典文章及人物故事
回覆文章
james1972
總教練
文章: 1156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10, 2007 11:15 am
來自: 台灣台中

合氣道的開創者--道祖植芝盛平略傳

文章 james1972 »

合氣道的開創者--道祖植芝盛平略傳

資料來源 http://bbs.cmu.edu.tw/gem?Kongfu&F00009R2
創道祖 植芝盛平
創道祖 植芝盛平
sensei.jpg (18.83 KiB) 已瀏覽 4650 次
  若要定義什麼是合氣道?狹義合氣道指的是植芝盛平所傳的合氣道;若以廣義而言,合氣道應指的是保科近真與武田惚角氏等人所傳的大東流合氣柔術。所以末學先介紹道祖植芝盛平的略傳,往後後有機會再略述惚角先生的其他傳人及合氣道道祖的其他弟子。

  末學為何要一一介紹影響合氣道的武術,及名人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探索合氣道的創造過程,以及形成合氣道的心路歷程。如此對於了解這一門武術及理解這一門武術的技法有相當大的意義。記得鄭子太極拳的吳國忠老師曾用「先師的思路」這個名詞來解釋鄭曼青先生的太極拳為何那種威力。同樣的,若我們去研究合氣道歷史及合氣道各位祖師的生平,也許就可以從中理解他們的學習歷程,進入他們的思路,進而了解這一門武術精髓所在。

  很可惜的,在這方面各國術名家名手的傳記,卻非常少,有的只有一些略傳、小傳,甚至連照片都沒有留下,不似日本往往有系統的留下演武姿勢的照片、影帶,令人無法一窺全豹,末學在匯集合氣道的歷史時,深覺得非常感慨,但願其他前賢若有相關資料,應做一個整理,公布大眾,不願外國專美於前,也讓我們有機會一睹前賢的風采。

  以下道祖的略傳,末學衋量不用神化美化的字眼來記述,而用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待,如果能讓大家了解,道祖如何從一個平凡的人成為一代武術宗師過程,而這種精神的感召因使大家在學習合氣道或是其他武術有所領略,那就是末學之幸。

壹、年少時期

  近代日本合氣道道祖植芝盛平氏於明治 16年(1883 年)11月誕生於日本和歌縣田邊市的一個中農家庭。幼年時因為患腺病導致身體很虛弱,體格也矮小瘦弱。個性不喜歡念書所以在念中學就中途輟學了。據說因為目睹自己父親被人欺負,而本身身體不好而無力保護父親,因此下定決心學武來強身自衛。於是自十四、五歲起開始學習天神真楊流柔術,從此步入武道的學習之路。

  18 歲時,為了生計,抱了很大的希望來到東京,住在日本橋的親威處,在批發商工作。從那時候起,植芝盛平先生利用晚上的時間到位於草的起倒流道場向戶澤德三郎學習起倒流柔術,另外也曾向位於飯田町的神陰流道場習神陰流的柔術技法。在東京時,道祖過著十分忙碌的日子,但因為身子虛弱、加上心神交憊,住了三、四個月就因病離開了東京回到和歌縣的故鄉。

  在這裡末學打個插,有件很有趣的事情,近代柔道的創始者--嘉納治五郎先生於年青時也學過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近代的柔道,而推廣到全世界。同樣的,合氣道創始者植芝盛平先生同樣在年輕時也是學習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而後卻創出了合氣道。二位日本柔術界的名人,基於相同的基礎上,受到起倒流的柔術影響很大,往後卻有不同的發展,但都同樣把日本古代柔術改為近代日本式武道,流傳到全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

  對柔道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嘉納治五郎先生為柔道留下所謂五大形的技法,其中的古之形,就是起倒流的技法,而這些古之形的技法對合氣道的影響也十分深遠,在目前合氣道中都可以找到相同、甚至相似的應用技巧。

  接著簡介一點天神真楊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之後再述說道祖的生平。

  天神真楊流是明治維新前文久年間(1861-1864年),紀州藩士磯又右衛門所創,磯又右衛門首先學習由醫生秋山義時在中國學的武術而創的楊心流,後來又學由楊心流所發展的真神道流柔術,後來將二者溶合而命名為天神真楊流。天神真楊流柔術算是比較新成立的柔術門派。此流柔術的特點是在做柔術技法時會使用以拳頭打擊敵人穴道要害的技法,這是他派柔術所不常見。並且這派柔術主張對敵時,雙肩不可以聳立,全身要保持柔軟,不可以直接跟剛強的敵人相衝突,全身要像海上的浮木,隨波逐流,如此即能克敵制勝。這種重視氣的觀念及打敵要害的技法,目前仍舊在合氣道技法可以見到。

  明朝時歸化日本的陳元 (上斌下貝 )(1587-1671 年 )僑居日本時傳給日本浪人福野七郎古衛門,以後稱為福野流柔術,以後日本人寺田右衛門繼承之後,吸收其他柔術門派的優點而改名為起倒流柔術,寺田右衛門有時也稱這個武術為真信流柔道,據說這是最早使用柔道這個名稱的武術。在「起倒流傳書」的天卷中提到:「起倒流係站起和倒下之意。起為陽形、倒為陰形。以陽可勝、以陰亦能勝。以弱能勝強;以柔能克剛。」

  目前柔道可說是以起倒流柔術為母體所發展的,一般我們所看到的柔道只不過是柔道五大形中的亂取之形中其中的投之形與固之形而已。投之形就是摔法,如過肩摔、大外割之類;固之形就是壓制、控制法如袈裟壓制、十字勒等。而比較不常見的柔道四大形,如日本女子柔道特別重視的柔之形;訓練空手入白刃、空手奪刀的極之形;充份表現起倒流柔術的古之形;根據水的形勢為主體的五之形等就少為日本柔道之外人為知。而起倒流柔的一切也是跟合氣道有密切關係,因為植芝道祖的弟子如富木謙治、望月稔 (亦是武田惚角的弟子 )都是柔道高段者,而望月稔等人更是嘉納治五郎先生派來向植芝盛平學習合氣道的幾位柔道高段者之一。所以可知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在此以嘉納治五郎先生寫在講道館道場的扁額為做為此段的結束。「無心而入自然之妙;無為而極變化之神。」

貳、青年期的武術進修

  話說道祖回到故鄉之後,想起自己身體虛弱做不了什麼大事,就下定決心好好鍛鍊身體,於是開始練習跑山路。最初每天只跑四公里左右的山路,經過了十多天咬緊牙關努力,逐漸變成習慣,體力也逐漸增加,體格也日異強壯。

  盛平先生在明治36年(1903年)20歲時,開始投身軍旅,進入大阪第四師團轄下的37連隊,此後一共在軍中生活了4年。那時他雖然只有156cm的身高,但對於槍術、劍道都熟練,甚至軍隊的武術教官都要向其請教,並曾參加日俄戰爭。其間,盛平向(土界)市的中平正勝學習後藤派柳生心眼流柔術,學習柳生流無刀攻的技法,無刀攻技法就是用空手對付真刀劍,並能將其擊落的技巧。植芝先生於 25 歲時 (1907 年七月 )得到師範許免。同年 (明治 39 年 )從軍中退伍,回到故鄉和歌縣從事農家工作。

  盛平日臻熟練的槍術,其基礎便被認為是當時軍旅生涯時奠定的。退伍之後(同年明治39年)盛平在故鄉過著農耕生活,一方面接受偶爾到田邊遊玩的柔術家之邀請,在貯藏室改建的這場和村裡的青年們一起習練柔術。

  20 多歲的盛平,藉著這些武術的習練,奠定了成為武術家的基礎。尤其是長約四年的軍隊生活和柔術習練,使他得以擁有強健的體魄。日後盛平的柔術技術之飛快進步,主要歸功於這一時期。

參、與武田惚角先生相遇

  明治45年(1912年)3月,盛平先生29歲,參加北海道開拓移民的徵集,跟五十四戶同志以拓荒移民團長的身份前往北海道。在北海道紋別村的白瀧原野一帶開墾田地。當時盛平藉著在原野中伐木的鍛鍊,使其腕力、體力都幾乎勝過年輕人。晚年時的盛平回憶那時情形常得意的說:「我的腕力是由伐木訓練而來的。」電影洛基中史特龍訓練體能其中有一項就是砍柴;漫畫第一神拳中幕之內也有藉砍木柴訓練體力的情節,由此可知伐木不僅能鍛練腕力,也可強化腳和腰的耐力。這也印証了「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再高明的技法也需要體力、功力相配合才能發生作用。

   在那時盛平曾將一棵直徑十三點四公分的松樹連根拔出地面,令其他移民驚訝不已,由此事可知盛平當年的體力如何。

  盛平先生在在大正3年(1914年)想離開本來想要長期居住的地方。但在大正 7 年 (1918 年 ),盛平當選湧別村的村會議員,使他繼續留在北海道,他在白瀧時,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發揮了優秀指導者的手腕。這段期間的生活,被後世推測為形成盛平個人人生修練、學習的格局。但是,考量他往後能成為武道家的主要因素,應可說是與大東流合氣柔術中興之祖武田惚角的相遇了。

  改變盛平的命運之日來臨了,在大正4年(1915年)2月盛平因事前往北見國遠輕,在當地的久田旅館與 55 歲的武田惚角先生相遇。武田先生看到盛平先生時說:「有前途的青年,來學習我的武術吧!」盛平感於武田先生人格的修養及武學術養,即拜武田先生為師,繼續留在旅舍內,跟著武田先生學習大東流柔術的技法,從早到晚的學習,期間一共有一月有餘,成為武田先生所器重的學生。當時武田先生稱自已的技法為大東流柔術,據說以後在植芝盛平先生的建議下改為大東流合氣柔術這個名稱。

  關於這段相遇,在惚角生前聽過他談起的人說,開始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惚角嚴厲拒絕盛平入門學習。後來由於盛平的好友-惚角的學生吉田幸太郎極力推薦植芝盛平是個卓越的人材,盛平才得以入門學習。就這樣經過了大約一個月的進修之後,盛平邀請惚角到白瀧,並和五、六個朋友一起接受惚角的指導,後來學生逐漸增加到二十位。

  吉田幸太郎生於明治 16 年 (1883 年 )跟盛平同年,曾任陸軍少尉,此時正在北海道北見經營私立圖書館,在盛平遇見武田先生那一年獲得大東流柔術教授代理的資格,是最早獲得惚角先生授與大東流教授代理的人。惚角原本想稱自己的武術為大和流,後來是吉田幸太郎建議之下,才稱為大東流。

  盛平在學習武田先生的技法時,不但為武田先生新建住宅,親自為老師調配三餐,洗澡,一切都自己親手做,不假手他人。當時要學大東流秘技的學費非常貴,每學一個技法需要三百至五百元的學費,並且要盡力服侍老師才能學到技法,盛平為學習武田先生的技法,不但事事親恭來侍老師,更花掉了從父母親那兒接受的財產的大半。終於在一年後,大正五年 (1916 年 )3 月得到了武田先生所給予的大東流柔術免許皆傳的資格。

  當時武田先生所受的証書是這麼寫著:

「秘傳奧儀之事」
右奧儀御信用之手
大東流柔術熱心不淺稽古無懈怠(中略)
大東流柔術本部長 武田惚角源正
大正五年參月吉日
北海道紋別郡上湧別白瀧二股
植芝盛平殿

  盛平接受了惚角贈與大東流柔術的目錄「秘傳奧儀之事」之後,盛平跟隨惚角,並以惚角代理人的身份為指導者。惚角指導的對象有裁判所的判事和警察署署長等等,在官尊民卑的當時,一位武術家的學生破例代替惚角作為指導者似乎很少見,因此,年輕的盛平乃成為教導判事(審察官之意)中有名望的人物。翌年 6 月當選了湧別村村會議員,名符其實地成為白瀧的代表人物。


肆、邂逅出口王仁三郎與綾部修行

  但在隔年,大正七年 (1918 年 )由於接到父親病危的通知,將在北海道的所積蓄的財產與土地都送給了武田惚角老師,自己空無一物匆匆的離開北海道趕回故鄉田邊市。在回故鄉的路上,在火車上聽到大本教的盛名,為了救其父的病,希望能從大本教那兒得到治病良方,因此一到了京都就搭乘山陰線的列車前往位於綾部的大本教,在大本教本部祈禱父親的病情早日痊癒。盛平在這裡遇見另一位影響他十分深遠的老師,大本教的指導者-出口王仁三郎,並且深深地被他的人格所吸引,而在當地停留了三天。

  當盛平回到家鄉時,父親已經過世。受到這個打擊,盛平悲慟逾恆,感到自己專研大東流柔術的武道練習,可是卻忽略了精神上的修養,盛平認為在精神訓練上指導自己只有大本教的教主出口王仁三郎一人而已。為了獲得內心的光明及精神的修練,大正9 年 (1920 年)1月4日的春天,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移居綾部,那時目前的道主--植芝吉祥丸先生為盛平的三男,於移居綾部後翌年(1921年)出生。

  為了追求信仰而移居綾部的盛平,受到出口王仁三郎老師熱情的招待。這是盛平在遇到高手惚角之後,第二個遇見的恩師。在綾部,盛平一家人住在一棟常出現狐狸的山中住宅,盛平只要一有空就時常練習劍道及槍法,有些柔術或是劍道的修行者來訪要求與盛平比試,盛平往往不用任何護具,只用空手就使他們臣服,那些服輸的武術修行紛紛要求盛平指導他們武藝。

  同年的秋天,盛平先生接受出口老師的建議,改建住屋的一部分,開設「植芝塾」道場。出口王仁三郎知道盛平具有高段武術,想藉著他的才能來指導、訓練大本教中的年輕人,進而鼓勵所有的年輕人組織起來。

  大正十年 (1921年)2 月,警察局對大本教施以鎮壓,出口被捕入獄,並在 6月被保釋出獄後,開始策劃大革命,希望以宗教的教義來統一世界,並企圖與韓國的普天教、中國道院的紅卍字會等宗教團體相連合,建設新的東西聯盟。此時盛平擔任農園世話係(幹部職稱)並擔任大本教的會計師,率先執行示範工作,另一方面,他也把受到出口影響的大本教思想和作法,在武學中樹立起自己的風格。

  當時在大本教,有名的人不斷地進進出出,其中有很多高學歷的信奉者,軍人的出入也十分頻繁。其中以身任代表大本教的指導者淺野和三郎的胞兄-海軍中將淺野正恭,對植芝的成就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伍、惚角先生來綾部

  很多合氣道的書上記載著,大正時代,盛平活躍的光芒期是在大正13年(1924年)到蒙古這件事。但是從盛平的修業過程來看,最重要的卻是惚角長期滯留於綾部此一件事。

  大正11年(1922年)四月的春天,武田惚角接受愛徒盛平的請求來到綾部大本教。惚角甚至沒有帶著妻子和 6 歲的兒子時宗(後來的大東流合氣武道宗家)老遠來到綾部。因為當時在大本教盛平的道場要在指導具有劍道、柔道實力的眾多軍方關係人時,師資的強弱非常重要。於是盛平建議出口王仁三郎邀請其師父武田惚角前來指導大家武術。

  當時參加這場武術講習會的人有,海軍中將淺野正恭及陸軍大使小牧斧助,海陸軍的佐官、尉宦階級,劍道師範及大本教的相關人仕。有一天,惚角以劍道師範的身份,不帶護面(劍術中有護面的配備)的打敗了聞名的鈴木貫之,這件事使淺野中將等在場人仕十分驚訝,不但深深了解惚角在劍道上的實力,更對惚角的大東流技法十分佩服。

  在從四月 28 日到同年的九月 15 日之間,武田先生把大東流柔術的全部的技法:一百一十八條、合氣之術三十條、秘傳奧儀三十六條。從頭至尾重覆教了二十二遍。對盛平而言,這段期間是促使他武藝進步而深具意義的時期。

  這年 9 月,他接受惚角所送的目錄「合氣柔術秘傳奧儀之事」,內容是這麼寫著:

合氣柔術秘傳奧儀之事
百八十ケ條 裡表
合氣之術 裡參拾ケ條
秘傳奧儀 參拾六ケ條裡表
以上貳拾貳回教授
大東流柔術御用之手,熱心不淺稽古無懈怠(中略)
大東流合氣柔術總務長 武田惚角源正義
大正十一年八月吉日
植芝盛平殿

  在 9 月 15 日,惚角同意授與盛平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教授代理的資格。(這時期被推測是由「大東流柔術」改名為「大東流合氣柔術」。)這是繼吉田幸太郎之後,第三位得到惚角授與大東流教授代資格的人。這次離家對惚角而言,不只是破例,而時間也很長,當惚角先生離去時,出口王仁三郎更以巨額的謝禮贈送給惚角先生。可以看出惚角他與盛平師徒二人關係非淺,他對盛平的寄望也很大。後來植芝盛平成名之後,離開了大東流而另創合氣道,對武田先生而言,打擊可能不小,不過這段故事後面還會提到,再此點到為止。

  同年盛平39歲也同時得到神陰流柔術的許免。

  淺野中將在參加綾都所舉行的大東流講習會時,把精神完全投入了武術的。於是他向海軍兵校的同學竹下勇(大將)、財部彪(之後的海軍大臣)、岡田啟介(同前)介紹大東流。由於這個緣故,竹下勇大將便在大正14年(1925年)秋天,邀請植芝盛平來到東京。後來盛平全家移居東京,後來「合氣道」之所以能在中央進出全得力於此。

陸、中國蒙古之行

  因接受忽角的傳授才得以加深實力的盛平,在大正 13年(1924)2 月,盛平四十一歲那年隨老師出口王仁三郎到蒙古,希望能在蒙古利用新宗教之力,在那兒建設一個大王國,一行五人就經東北而到蒙古。

  一行人首先到達中國東北的奉天 (即今瀋陽 )會唔東北軍閥張作霖的部屬盧占魁,盧占魁曾當過馬賊,以剛勇聞名。盛平一行人得到張作霖的承諾換裝為中國,和盧占魁的四北自治軍一同前往蒙古,當時盧自任為自治軍上將總司令,出口王仁三郎為大上將。

  西北自治軍成立之後,東北及東蒙古一代的大小馬賊聞訊而,不少蒙古王族與喇嘛也紛紛參加了西北自治軍,此時西北自治軍改名為「內外蒙古救援軍」,大家都對成立這個大王國十分有信心,但盛平卻對此並不很熱中,每天早晚都專心於武術訓練。

  有一回一行人外出旅行,遇到一群馬賊的襲擊,雙方使用毛瑟步槍展開激烈槍戰,盛平陷入馬賊的隊伍中之,並用腳踢多倒許多馬賊,很奇怪的是,盛平並沒有被子彈擊中,每次都在馬賊射擊前跳過去打倒他們。

  日後盛平回憶當時的情形,當他快被敵人打到之前,會從敵人那兒出現「豆粒大的白光」飛進他的體內,使他能搶先一步先打倒對方。盛平說道:「看來是他們想發射的意念,先打中我的身體。」也就是說盛平那時可以感覺到敵人攻擊的意念,進而制敵機先。

  但是改名為內外蒙古救援軍的名稱之後的西北自治軍,卻引起原本支持他們的張作霖十分不滿,並且認為盧占魁有意出賣他,當下斷絕了對西北自治軍的各項軍援。這個打擊的結果,使的盧占魁的軍隊孤立無援,四分五裂,在六月的炎陽下逃亡,成了敗軍之旅,馬賊們也紛紛叛逃。盧占魁在無計可施之外,決定返回奉天向張作霖解釋,在回途之中被張作霖的部隊包圍,解除武裝。但是盧占魁跟其部屬卻受到款待,不過在六月 20 日的半夜,盧等人在狂歡暢飲之後,被一一帶出去槍殺身亡。

  那時盛平一行人被監禁在旅館內,好幾次差一點被槍殺,幸好同住在旅館的日本人,急報日本領事館,由日本領事向張作霖哀求放了盛平一行人,終於在他們被送刑場前,張作霖的赦免電報才及時送達,才免於一死。

  他們雖然免於一死,但衣物、鞋子全被脫下,只穿內衣褲帶著腳鐐被關在監守所,處境是十分狼狽的。經過日本領事再三的交涉,才改送到奉天的日本總領事館,最後被驅逐出,在那年七月被送回日本。

柒、綾部修習槍法

  好幾次徘徊在死亡邊緣,最後才九死一生平安回到綾部,當時是大正 13 年 (1924 年 )七月,盛平 41 歲。回國後,盛平再次過著農耕和植芝塾的生活,一方面比以前更勤修於武道。他在這時期專心練習的是修練槍術。他那時所專研的是寶藏院流的槍法。

  盛平一個人在綾部的山中樹林,選擇適當的地點,用麻絲綁著的海棉軟球七、八個,吊在以自己為中心的周圍樹枝上,自由操縱綁有棉團的九尺長槍,反覆去剌擊那些搖晃中的海棉球,往往可以瞬間擊中目標。盛平因年輕時代就默默地跟著老師惚角習練槍術,在此時更有深入的體驗,從此點可以看出盛平對武術投入。

  出口王仁三郎常對出入於大本教的海軍將官提到盛平是一位出色的武道家,因此對武道有心得海軍將官們紛紛來邀請盛平上京,盛平也因此常上京去演武,有一回竹下勇海軍上將介紹當時很有權力的山本權兵衛伯爵觀看盛平表演槍法,山本伯爵看完之後,很感嘆的說:「這是自維新以來未曾看過如此良好的槍法。」

  隔天伯爵親自拜訪盛平,要求幫助盛平在東京成立道場。後來盛平在皇宮青山御所召集有柔劍道五段以上的御林軍待衛武官,舉行廿一天的武道請習會,盛平的名聲頓時提高。

捌、看到刀尖的白光

  在大正 14 年 (1925 年 )的春天,盛平 42 歲那年,盛平的武藝逐漸世人所肯定,傳出「綾部有植芝。」的傳言。由於綾部靠近舞鶴軍港,有學習武藝海軍將校常常來訪,有一位海軍軍官來訪。這位軍官與盛平談話之後,因為他對於劍道很有自信,因而向盛平提出比武之事。因為他對身高有 156 公分的盛平有輕視之意,自認可以輕鬆打敗盛平。盛平跟他約定,對方使用木刀,自己用空手來對峙。

  海軍軍官認為對方是空手,自己持有木刀占有絕對優勢,打算一擊就打倒盛平,結果一擊之下竟被躲開。該軍官在驚奇之餘,心神緊張,拼命再連續攻擊過來,仍被盛平一一躲開,最後軍官在精疲力盡之下,坐在院子中,卻連盛平的身體都沒有打中一次。

  事後,盛平告訴他的三子植芝吉祥丸說:「要避開木刀沒有什麼困難,當對方要打過來的剎那前,會有個豆粒大的白光會先閃過來,而後木刀就會順著該白光襲擊過來,只要避開那白光,就能開木刀了。」因為對方在攻擊之前就會先有如何攻擊的意念,只要能感到這種意念,就能看透對方的攻擊的方向;而這個意念就一般俗稱的殺氣。但此時盛平不但可看到殺氣,還能進一步看透對方刀尖的動向,這一種日本武術中所謂的靈眼,此次事件可謂盛平在武道上的靈眼初開。

玖、黃金體體驗

  與海軍軍官比試之後,在井旁擦汗休息之後,想回到自家住宅時,剛好走到紅柿樹下時,突然身體變後柔軟,不想走也不想坐,只是呆呆木然的站著。一剎那間,天地好像在旋轉,眼前一片昏暗,接著有無數道光線由天空射出,地面也噴出黃金閃閃之氣,剎那間籠罩著盛平的全身,使他的身體好像一下子成了黃金之體一般。

  此時,盛平覺得自己身體逐漸變大了,充滿了天地之間,身心頓時變的輕鬆起來,感到小鳥,蟲鳴如訴如泣自己也可以感受到,自己跟天地自然而然的合為一體,此刻盛平感動的流下淚來。

  事後,盛平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道:「我突然感覺到:『武道的根源係神的愛,萬有愛的精神。』使我歡喜之淚不斷流至臉頰。自此之後,我認為地球全體為吾家,日月星辰如吾物,不再重視眼前地位、名譽、財寶、更不想強了。放棄了一切慾望。我已領悟到:『武道並非揮臂力、凶器,擊倒對方,用兵器破壞世界,真的武道是調整太空之,使森羅萬象能做正確生產和孕育。』」

  盛平他頓然領悟武道根源是神之愛-愛護萬物的精神,於是後繼者們把盛平流不止的法喜之淚的「體驗」這一天賦予「合氣道」創始日的意義。而且認為從那日起就是植芝合氣道正式脫離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日子。

  後來極力提倡合氣道競技化跟合氣道亂取法的富本謙治先生,也在這年的夏天拜盛平為師。

拾、東京皇武館時期

  昭和 2 年 (1927 年 )秋天,盛平 44 歲,他接受了海軍上將竹下勇熱心邀請全家移居到東京,最初的道場設在大崎的島津公爵的撞球場,由竹下勇本人當任會長、山本權兵衛伯爵擔任顧問,組成支援植芝的體制。當時盛平為了限制學習者人數及素質因而規定,要有爵位的貴族,海軍軍官,實業家才能入門學習武藝,那時竹下大將、島津公爵、山本伯爵等名門千金們也熱心的研究盛平的武術,這大約是盛平最早的一批女弟子吧。

  昭和 3 年 (1928 年 )春天,租用東京芝區的內海勝二男爵之家為道場,學習者更多了,使植芝的武道成為一種新的武道,一些學生的柔道冠軍如笠原嚴夫、阿部信文等;歌舞技的先代尾上菊五郎等都加入學習的行列。盛平那時應海軍大學校長高橋三吉之請,擔任海軍大學武道教授,自昭和 2 年到昭和 12 年 (1927-1937 年 )植芝武道一直在海軍大學列入課外正課。

  為了容納更多學習的學生,在昭和 6 年 (1931 年 ),盛平48歲於東京新宿區若松町建立新的合氣會本部道場,裡面有八十疊的榻榻米大的空間,這就是被稱為皇武館的合氣道道場。當他在東京籌設皇武館道場時,把自己象徵大東流合氣柔術武田惚角學生的證件掛在道場內神像的右前面,並向惚角相片行師禮。並且也一直遵崇著惚角的指導,如信仰「御信用手法 84 條」等等。

  從小就喜愛武道的盛平三子植芝吉祥丸,也在這個時候被盛平要求學習劍道,學的是「卜傳流」的劍術,此後就一直作為盛平研究劍術的對手,並不斷的研究新的技法,結果那些成果就變成目前合氣道中的合氣杖,入身技法的基礎。

  成立皇武館之後,由於練習武道的態度十分激烈而且認真異常,故有了「地獄道場」的外號。而且在各方的資助之下,盛平也在東京、大阪等教設立多家道場,名聲也隨之與日俱增。氣、心、體也達到巔峰期。

  在皇武館成立之後,被稱為植芝盛平第一高徒、少數能以合氣道實戰名家鹽田剛三也在昭和7年進入皇武館向盛平學習武術。

  在道場的盛平對學生管教十分嚴格,不論身份高低都一視同,有一次一位警察劍道教練來拜訪盛平,正巧拜盛平為師的前田利侯爵在練武,不久前田利侯爵要離開回家時,盛平卻無意起身送侯爵回去。那位警察劍道教練感到很恐慌的回盛平為何不送侯爵出門。盛平回答說:「您是客人,而他是我的學生。」這個回答讓那位教練十分感動。

拾壹、嘉納治五郎遣弟子從學合氣道

  盛平的武名不久也傳到了柔道開創者 -- 嘉納治五郎先生的耳中,於是在昭和 5 年 (1930 年 )七十歲的治五郎先生來到位於東京目白的合氣道館,觀看盛平演武。看完之後,嘉納治五郎先生感嘆的說道:「此為我心中目中的武道,也就是柔道。」治五郎是以弘觀看法看待也是柔術一支的合氣道,而作如此發言。

  不久治五郎先生就派遣講道館的優秀學生到盛平這兒學習合氣道。治五郎先生寫下這樣的信件給盛平。

「盛平先生大鑒:弟前曾拜訪,接受厚待,至為感激,是時提過的選學生授指導之事,今已決定武田二郎、以及望月稔兩人,均為忠實勤練人物,近日另派永岡秀一造訪,特為此事拜託,專此懇托,順頌大安
                          弟 嘉納治五郎拜
                           一九三0年十月廿八日」

  其中望月稔至今仍有在傳授合氣道,被稱為日本武道界最後的偉人,柔術、劍術等古武道、現在武道等十八般武藝,共修習達六十段的高手。

  另外擁有柔道十段威名的三船久藏,在盛平擔任海軍大學武道教授時,正好也任海軍大學的柔道教授,二人是同事。那時三船十段一直想看看盛平的武技力多次直接拜託都被盛平以合氣道的奧義是秘密,不可以讓別人看為由來拒絕,無法讓三船先生開眼界。最後只好由道場大門的門隙偷看到其光景,據說三船久藏因此得到啟發,因而發明了有名的空氣摔。

拾貳、柳生新陰流劍術的學習

  住在東京的盛平除了成立皇武館這件大事之外,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盛平熱中於學習柳生新陰流劍術這件事。當時指導盛平劍道的是得到柳生嚴周許可的高手--下條小三郎。

  當時他們二人常在位於新宿區的柳生道場和皇武館等上課地點踫面。有一天,盛平看到下條小三郎的一個裝竹刀的袋子:「這是柳生流的竹刀袋吧!」並且小心翼翼的把它拿起來,之後盛平就跟著下條小三郎學習柳生流劍術,並且將非得下條三小郎特別允許可不能教授的無刀之位技法教給了盛平。盛平並於有關於「間」(空間、距離)問題向下條小三郎求教。

  所謂「間」就是指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空間,也就是二者的間隔及相對位置。劍道對「間」的解釋是「一足一刀」。雙方的刀下各三尺,二者相距六尺為基準。也就是雙方只要再向前踏一步,就可以揮劍相交的距離。盛平得到這個啟示之後,了解間是要隨著持武器的長短,而有所不同,如果是空手沒有拿武器,那距離就會比有持武器近多了,如果持著杖或是槍,那二者的距離就會相對加長。這一點十分重要,各位同好帶學習合氣道或是其他武術時,也應留意此點才是。

拾參、武田惚角再次來訪

  那時惚角先生也來到東京,由於下條小三郎住在新宿的十二社,有時候惚角先生會去拜訪下條小三郎,這段時間惚角先生也屢次造訪盛平,但盛平似乎很不想跟他的老師惚角先生踫面,常常在經過下條家者,順便跟下條小三郎說:「明天也不在。」

  唯一例外的是,在昭和 6 年 (1931 年 )的 3 到 4 月時,盛平 48歲、惚角先生 71 歲,植芝盛平在皇武館接受武田惚角的御信用手法 84條的指導長達半個多月。

  在皇武館道場正面的神棚旁,本來裝著盛平的大東流合氣柔術門人証書,但不久就被取下來。自此之後,師徒二人就相行漸遠,盛平逐漸興起脫離武田大東流合氣柔術,而自行另創門派之念。

拾肆、叛離恩師武田惚角

  昭和8年(1933年),盛平另一位學生望月稔,在向惚角先生學習了三年的大東流武術之後在這一年獲得惚角贈送二卷「日本傳柔術技法」而在自己的故鄉靜岡的養正館道場掛出了「大東流合氣柔術指南」的招牌。在這件事的剌激下,盛平興起了自己應該用「大東流植芝派柔術」的名稱來獨樹一格。雖然此時盛平已有了可以成立新流派武道的有力支持者和眾多的學生等基礎,但是對於是否要離開大東流的決定,卻是十分苦惱。

  昭和 9 年 (1934 年 ),盛平 51 歲,在大阪指導以久琢磨為首的朝日新聞同仁學習武術,當時盛平並沒有標榜自己的武術流派,當時朝日新聞同仁共十多名跟著盛平一共學了三年的武術。久琢磨還協助盛平拍攝一卷名為「武道」的帶子,這是最早記錄著盛平的武技的影帶,以後想看到盛平的武技,所能找到最早的帶子就是這一卷。

  當時因為盛平是指導朝日新聞社的人員,所以常自稱自己的武術為旭流,由於久琢磨想整理從盛平那兒學的柔術技法,於是想出了「大日本旭流柔術」的名稱,但是後來盛平老師惚角的出現,這個名稱就變的沒有意義了。

  昭和 11 年 (1936 年 ),76 歲的惚角先生突然來到大阪,並對久琢磨表示自己就是盛平的武術老師,而且是大東流合氣柔術的開宗之主,久琢磨起先當然不信,於是親身向惚角請教,沒有想到一下子就被惚角以高超的技巧制服在地上。久琢磨這才相信惚角真的是盛平的老師,馬上通知盛平,結果盛平知道這個消息,便帶著弟子匆匆的離開了大阪,不與老師惚角見面,此後師徒二人就沒有再來往了。

  而久琢磨就繼續跟惚角學習大東流技法,在三年後,昭和 14 年(1993 年 )3 月,惚角給予久琢磨大東流的免許皆傳的資格,並給予唯一最高的金箔証書為証。上面寫著:

皆傳之事
百十八ケ裡表、合氣之術 裡表五拾參ケ條
秘傳奧儀 參拾陸ケ條裡表 大東流秘傳二刀流合氣秘傳
御信用之手 八拾四ケ條裡表、解釋總傳之事 四百七拾七
皆傳之事 八拾八ケ條
大東流合氣柔術皆傳之事 熱心不淺稽古無懈怠(中略)
昭和十四年二月吉日
大東流合氣柔術總務長
武田惚角源正義
大阪朝日新聞社庶務部長
高知縣士族
久琢磨殿

  此事可以推測惚角對於愛徒盛平的脫離感到傷心,於是乎把大東流的希望寄托於在朝日新聞社服務的久琢磨,並且懇請久琢磨要將這本武道原封不動地傳予後世。

  盛平為何會一聽到惚角先生到大阪的消息,就急忙的離開大阪了。末學認為這是一個往後值得探討的問題,後人對此有許多推論,但總括起來,最主要是盛平想獨立門戶。但是什麼原因使盛平想自立門戶呢?最主要原因可能下面這些。

  首先是信仰的方面,盛平對大本教很有信心,除了在內宅的正廳祭祀諸神外,並在每天早上誦讀祈禱文。盛平曾對弟子們強調自己的技法明明屬於大東流,卻不能遵從宗師惚角的旨趣,以及關於自己變強的原因是由於信仰大本教的緣故等。因此,盛平常要求弟子們閱讀以「靈界物語」為首的大本教教典,並在共同的道路上一起修練宗教行法的一切。

  相反的,惚角的大東流技法,卻有很深的日本古神道思想,這跟惚角老師是保科近真是神社官司,而惚角本身也是神官家庭出身,本身也學過日本秘教有關。相對於大本教,古神道是一種比較舊式的信仰,古神道本身也非常複雜,內容包含日本傳統信仰、中國陰陽家的思想、以及日本秘教。所以目前某些大東流合氣道流派,除了合氣道技法之外,還要學習如道家的周天法氣功,以及秘教的阿字觀等充準神道教思想的修行。甚至最常被解釋為如牽牛花般的合氣道手刀的姿式,也被稱為密教的鎮魂手印 (末學常有一個錯覺,覺得合氣道手刀的姿勢跟八卦掌的掌形很相似,也許是二者都常做內外旋轉的動作有關 )。這對盛平的信仰而言,不可不謂是一大衝突。

  其次,在經過黃金體驗洗禮的盛平,認清武道不是以破壞為目的,不是以武技決定勝負,與人相爭的武術,而是要克制自己心中的「爭心」才是真正的武道;更進一步要來表武道是神之愛,使大家能健康長壽和平共存的技法。盛平認為合氣道的精神應是把自己溶入宇宙中,跟宇宙天地合而為一,達到「宇宙即我,我即宇宙的目標」,如此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絕對不敗的。不,應該說,如果達到這種天人合一,超越勝負之心,對這種人而言,並沒有所謂的敵人的存在。

  因此原本在大東流中許多激烈的動作,如扭曲關節的動作,被簡化為壓制關節的動作;以拳頭打擊命門要害的手法,倒法也被改成更柔和的動作,而將合氣道的重點全都放在呼吸摔及合氣摔上。其中呼吸摔是利用移動和呼吸力的作用作出投擲摔倒對方的技法,要做到此一技法,必須順利誘導對方的呼吸力,保持自身不變的姿勢,再配合心的動向方能順利使出。

  這個可以從目前大東流的技法、鹽田剛三的養神館技法與目前植芝吉祥丸的技法可比較出來。例如以一教正面技法,目前合氣道是直接做壓制的動作,然後再將對手控制在地上。而大東流在做一教技法時,當把對手做出壓制之後,會再用腳踢對手的側腹,然後再將對手控在地上。另外大東流施展四方摔時,有時還會用靠近對手的腳,做出類似柔道大外割的技法,摔倒對手。

  由於武田惚角先生為了貫徹武術實戰實用性,並防備對手的反擊,嚴格要求門從在使用各種技法時,必須握拳使用打擊技。這個特點可以在盛平在皇武館時期於野間道場所拍攝的照片看出,另外在二次大戰前跟盛平學習的的鹽田剛三先生的技法也可以看出來。以單手抓反手摔為例,目前合氣道在做外迴轉引導對手之後隨即做出反手摔;而養神館則是做完外迴轉之後,先用握拳打擊對手的面部之後才做反手摔動作。

  而合氣摔在合氣道中是奧義的一種動的極技,只誘導對方之氣,以移動就可以破壞對方的姿勢而摔倒對手。好像中國武學中所謂以無招勝有招的方式,招式再多也會有窮盡的時候,但無招就好似雁過寒潭,風過疏竹一般,沒有窮盡的。寫的這裡,不禁想到意拳、還有太極拳走的似乎也這條路,所練習就是這一套拳,重要是去培養那種勁道及意念,還有其他一些相關武學因素。

  盛平在那些原因之下,加上他已有成為開宗立派的本錢,於是乎他的心就逐漸離開大東流了。

  常常聽到許多人談起某種拳法或是武術很強,或是只要學了某種拳法或是必殺技就會很強,末學認為這些人可能中了電玩格鬥遊戲的毒,犯了某些武學上的錯誤。某些拳法或是必殺技的確是很強沒有錯,但是先決條件也要人才能使出這些技法才行;使出這些技法時,施技人本身有沒有那種功力能施展出這種技法的威力?而這技法是否能順利擊中對手?而且有沒有擊中正確的目標?這種拳法的勁道能否順利從身體發出來貫穿對手?這些因素都被忽略了。所以若是沒有功力,再利害的必殺技,就像是沒有學過武術的小孩使出猛處硬爬山也無法打倒大人;有一拳可發出五百磅的拳力,打不到對手也是無用處。

  再則,要打敗對手也不是單純把某一項技法或某一門拳術學好就行了,其他要學習的事情太多了。孫子兵法不是有「不戰而屈人之兵」;「攻心為上,攻城次之」;「兵者,詭道也」的說法嗎?跟對手比試時,在比試前的準備工作、比武時的地理位置、時間、雙方的距離、攻擊防備的有效率多少?雙手出手的節奏感,對手的弱點、雙方的士氣與體力、心理戰等虛虛實實的計謀,及個人意志等都是決勝的關鍵,這些因素也是常常被忽略的。難怪從前日本學武的人常自稱自己是兵法家,各位不妨有空看看孫子兵法或是宮本武藏的五輪書,相信會有另一種領悟。

  另外尚有二個現象也常被忽略,末學冒著捅馬窩蜂的危險在這裡順便提出。第一、目前世界上最多人學的格鬥技武術是什麼?末學想大約是拳擊、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擊劍、劍擊、合氣道、摔跤等可以公開比賽的競賽的項目吧?諸位有沒有發現,這些項目,目前都有朝運動體育方式發展的趨勢。

  第二、目前國術中最多人學的門派是什麼?末私下認為,可能是太極拳及五行通背拳的外丹功學習的人口最多了,為何會如此呢?諸位同道前輩若不健忘的話,目前國內不是有秘宗門的吳三洙先生,當年吳先生擊敗美國的警察武術教練之後全國聞名,可是往後的日子吳先生卻過不是很好,甚至有時吃不好,因為沒有多少國人肯吃苦跟他學習;後來吳先生出來教授秘宗拳中一些簡單的氣功,結果反而財滾滾而來,從學者門庭若市。這個現象代表什意義?

  末學大膽包天的下結論,自槍炮火器發達之後,武術比起從前必須以武術保國防身的環境相形之下變的不是那麼重要,除了特殊目的如軍人,以武術為職業的人之外,也少有人肯下多年精力時間下苦功去習武,一般人若是每天抽出一小時持續的練習武術達數年以上,在現代社會而言已經是很不簡單了。隨著醫藥的發達,人的壽命逐漸加長,「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目前已漸不存在,活到七八十歲以上的人是很多,各國都進入所請高齡化的社會。

  武術對於現代人的意義逐漸從搏鬥決生死,保家衛國變成體育健身,維持健康身心為目的,甚至藉著學習武道可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對不同年齡的人都是很重要;而武道的精神,也是往增進個人精神上的修養,精神層面的提升上走。目前世界上一般人所要的,就是希望身體健康、壽命能延長,而且不但要長壽,還要看起來不會老;就算年紀大了,男人還要很行,女人還要跟女兒看起來像姊妹。另外大部的人物質需求是滿足了,但是精神卻是十分空虛,自殺率的提高可以看出這個問題是日漸嚴重;以國家而言,武術競賽也是國力強弱的象徵,君不見各國都想盡辦法在奧運、亞運上想拿下更多金牌,為難道只是那小小的一面不是黃金做的金牌?末學認為未來如果武道能往世人這方面的需求前進,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武術就能長期流傳下去,也會有許多人持續學習研究;若是沒有順著這個潮流走,認清現實的環境,就是再強的武學也可能為時代洪流所淹沒,找不到傳承者,最後也許只能孤芳自賞,或是保存在電玩快打裡面而已。

拾伍、告別大東流

  盛平雖然對脫離大東流仍有疑慮,但隨著時光的運行,他的教位也愈來愈穩固。而大本教的二次被日本政府鎮壓事件 (分別發生於大正 10年 --1921 年及昭和 10 年 --1935 年 ),盛平都接受周遭人的建議,對大本教採取疏遠的策略,因而沒有受到波及。並且還好學不倦的學習他派武術,來更一進的改良合氣道使其更完美,所以在昭和 11年 (1936年)學鹿島的神刀流劍術。

  而對於自己武道的名稱,也經歷了「合氣武術」、「皇武」、「皇武道」等許多名稱,直到昭和11年(1936年)盛平53歲那年,才定名為「合氣武道」,但在大平洋戰爭時的昭和 17 年 (1942 年 ),軍方為了方便宣讀而稱之為「合氣道」,而這個名稱就一直延到現在。

  昭和 15 年 (1940 年 ),財團法人皇武會被政府獲淮成立,除了在東京設立本部道場之外,盛平另外在茨城縣西茨城郡岩間町設立合氣道野外道場。盛平認為一旦設立道場,為了經營道場,便無法專心於武道研究,如此會影響技術。」於是就隱居於此教專心修行武道,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仍滯留在岩間這個地方。

  二次大戰爆發後,盛平一直在岩間一帶修行,一方面培育合氣道人才,而他的恩師武田惚角在昭和 18 年 (1943 年 )以 83 歲的高齡客死於北海道青森縣結束了其充滿傳奇的一生,而植芝盛平與大東流的關係就此正式結束,在戰爭結束後,和合氣道一同進入新的時代。

拾陸、再次前往中國

  昭和 17 年 (1942 年 )六月,盛平 59 歲,想到中國來參訪武學,以便對他的合氣道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於是起程到日本人在中國最多的地點 -- 中國東北。可惜的是,那正是中國民國 31 年,中國正式對日宣戰的時代,中國人對日本人十分仇視,加上東北那時有七三一部隊等事件,盛平在這種局勢來到中國想見識中國高超的武學,根本是不太可能的事,也就是說盛平這次來中國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或是想要見識到武學。

  盛平會去中國東北的另一原因是,他的高徒富木謙治。在富木謙治的努力之下,在東北的日本建國大學體育課正式把合氣道納入其課程,使合氣武道更加揚名。

  但卻發生一件逸事,有一回在東北認識一位當地的日本大力士天龍氏,那時天龍氏正在東北以角力會長身份推行角力,有一回有人跟天龍氏說坐在一旁的植芝盛平力氣很大,問他要不要比試一下。天龍氏一聽不太痛,就向盛平要求比武,盛平淡淡的回答:「我就坐在這裡,請您盡量的推過來。」天龍氏使出混身力氣也推不動盛平的身體,後來回到日本,拜盛平為師,學習合氣道。

  天龍氏日後在其自傳「角力風雲錄」中寫道:「本人對合氣道研究尚未至純熟階段,因此對合氣道的意義尚未能至深一層認識,但無可否認的是合氣道為東洋武道中具有崇高和深厚的成份。隨著年紀的曾加,人類體力會逐漸衰弱,但精神方面跟著年紀之大越磨練深度越深。」

拾柒、合氣道的復興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被美國實施武道禁止政策,皇武會因此被下令停止活動。那時當任師範工作的是尚在早稻田大學念書的植芝吉祥丸。

  在昭和 23 年 (1948 年 )2 月 9 日,盛平 65 歲時,皇武會以財團法人的名義改名為合氣會,那時盛平仍在岩間隱居,合氣會主要仍由27 歲的植芝吉祥丸負責,那時一方面道場非常老舊,學習合氣道的人也日漸減少,加上在東京新宿若松町的植芝家,也被因戰火無家可歸的親友所強佔,無法作為道場之用,面對這些淒涼的景,令年輕的吉祥丸氣餒不已。

  幾年慘淡經營之後,時來運轉的機會終於到來,昭和 29 年 (1954年 )7 月,日本長壽會主辦日本綜合武道大會,在當時一百六十多種武道的表演項目中,盛平的高徒 -- 鹽田剛三的合氣道武術表演得到大會的第一名,當時鹽田剛三的武藝在大會獨冠群倫。同年,植芝吉祥丸也順利收回在新宿若松町的家,加上日本經濟逐漸復甦,合氣道進入復興的情況。

  東京的本部道場在道場外掛出「財團法人合氣會合氣道本部道場」的招牌,道場恢復了生氣,植芝吉祥丸辭去公司的職務,擔任道場長,全心致力於合氣道的推廣。

  在今日的時代,公開表演武術被視為正當活動,但對那時候的盛平那一輩的習武者,武術只能示範給習這一流派的學生或特定對象觀賞,不能公開表演。最後 71 歲的盛平下定很大決心,最後他終於同意公開表演武術,並到各地演武,甚至到美國夏威夷表演過,這樣的作為,終於使合氣道能大眾化並普及於世界各地。

  昭和 31 年 (1956 年 )日本政府為了表揚植芝盛平先生創始合氣道有功,特別頒發了一枚紫授褒章來嘉勉。

拾捌、合氣道技法的體系化

  原本合氣道技法是沒有名稱的,武田惚角先生在教授技法時並沒有命,這個可以從目前看的到大東流秘傳目錄中可以看出,裡面最多寫著如:第一條 -- 右手正面打;第一條 -- 左手接敵臂....。前面代表對手,後面是對這項技法的應對技法。因此受教於惚角先生的植芝盛平、久琢磨等也都沒有為技法命名。所以盛平早期出版的合氣道書籍如「武道練習」、「合氣武術課程」都並沒有技法的名稱。所以那時學了大東流技法的人,必須用身體反覆練習去記憶這些技法。到目前雖然日本有不少人傳授大東流合氣柔術技法,這種情形也沒有改變,這可能也是大東流合氣柔術比不上合氣道普及的原因之一吧?

  最早為合氣道技法取名的是富木謙治,他在昭和 15 年 (1940 年 )出版的合氣武道中就開始使用如甲手捻 -- 第三教;甲手迴 -- 第二教等名稱。因為富木謙治認為要使合氣道普及,就必須讓技法客觀化,讓技法冠上名稱,可以讓以後的合氣道指者教學上十分方便,學習者也會很容易因名稱記住技法特徵。

  另外盛平的三子吉祥丸和二次世界大戰後擔任師範部長的藤平光一共同努力,以另種方式有系統的加以整理。在昭和 32 年 (1957 年 )出版了合氣道一書,這本書可說是後世出版合氣道書中原始內容精心之作。

拾玖、盛平弟子們的獨立

  戰後,盛平的合氣道組織以道場長植芝吉祥丸、師範部長藤平光一為中心成功的發展合氣道。戰前收的高徒,如井上一郎,富木謙治、望月稔、鹽田剛三這些人各進展開活動。富木謙治推行合氣道競技法及合氣亂取法,以早稻田大學為中心推廣合氣道。望月稔除了拜盛平為師,另外於昭和 5 年向惚角學習大東流技法,後來遍學各派技法,總段數達六十段以上,在故鄉靜岡成立養正館,傳授合氣道。鹽田剛三在昭和 29年那次日本綜合武道大會大出風頭之後,在財經界有心人仕的支援下,於昭和 30 年 (1955 年 )於東京新宿區成立合氣道養神館道場,對合氣道的普及與復興貢獻良多。最近若有人看過刃牙這部漫畫,裡面有位使用合氣道的涉川剛氣就是影射鹽田剛三先生。(鹽田剛三也是一位個子很矮小的男子,不過說來奇怪,這些柔道合氣道高手怎麼都是矮個子。惚角的老師保科近真有三尺達摩之稱;他養子,講道館柔道四大天王之一以山嵐聞名的西鄉四郎也是個矮個兒;惚角本身也不高大;植芝盛平先生也只有156公分高。)

  盛平去世後,他的弟子砂泊誠秀、昭和 15 年入門的師範長藤平光一也相繼獨立,頓時合氣道界形成群雄割據的現象,但這些獨立的盛平弟子們都尊植芝盛平為合氣道道祖或是合氣道始祖,而這些合氣道流派也隨著主導者個人色彩形成不同的作風,而向世界各地不斷的推廣合氣道。

貳拾、結束求道的生涯

  盛平是一位對本律已甚嚴的老者,對他的繼承者吉祥丸也十分嚴格,平時在家中都是正坐,不會翹起腿,常常正坐在席上,一如坐禪一般,白天不晝寢,也不側臥。常常說的一句話是:「何時會受到攻擊都不知道!」

  另外常常告誡弟子,不可通過睡眼中的人的枕頭旁邊,因為通過枕頭旁邊,會有被抓住雙腳的危險存在,使自己失去自由,無法適時反擊。吃飯時,若是左手拿著碗,禁止持著筷子的右手去挾菜,要挾菜時先要把左手的碗放在桌上,再用右手去拿筷子去挾菜,如此心才不會二用。

  據說盛平隨時都保習武者的警覺之心,他甚至要弟子隨時都可以攻擊他,看是否能打的到他。另外據說盛平晚年十分討厭電器用品,如果有電器產品在身旁,身體就會不舒服。外國另有資料提到盛平常自認為自己是與天照大神是一體的,神存在他的心中。

  回顧盛平一生的修行歷程,盛平是以古式的柔術為中心,輔以槍法、劍道來彌補其不足,盛平認為古式的柔術,受到舊傳統與形式所拘束,於是他採取武藝的真意和精神上的真理合而為目前的合氣道。

  香港曾學過意拳的李英昂先生,在 1963 年時到日本考察,參訪了許多日本武術道場,順道去岩間拜訪植芝盛平先生,他曾認為合氣道受中國的武術影響很大,在與李英昂先生談了二天之中,還垂垂相詢有關心意拳的一切。由此可見盛平先生那時年近八十,仍把心意放在武學修行上,學到老學到老,這一點值得後人效法。

  植芝盛平,近代合氣道道祖,終於在昭和44年(1969年)四月,以86歲高齡以肝癌病逝,結束了其獻身於武道的一生。

  本略傳主要參考志志田文明的合氣道教室與植芝吉祥丸的合氣道二書,再參照其他合氣道相關資料所寫成,匆匆下筆,錯誤難免,尚請各位前輩同好指正為是,若有不周之處,懇請見諒。

Merlin Maj 書於南台灣
武術
探索生命的力量與深度。
james1972
總教練
文章: 1156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10, 2007 11:15 am
來自: 台灣台中

Re: 合氣道的開創者--道祖植芝盛平略傳

文章 james1972 »

很完整理的一篇合氣道發展歷史
有學習合氣道的人都應該認真的看看.
武術
探索生命的力量與深度。
回覆文章

回到「合氣道經典文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