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武少林-把酒、舞劍、話拳頭

武少林各年度活動故事,同步刊登方於會刊中。

版主: james1972

回覆文章
double
高級會員
文章: 379
註冊時間: 週六 5月 29, 2010 8:36 pm

2017武少林-把酒、舞劍、話拳頭

文章 double »

0304台中話洪拳.JPG
時間:2017-03-04
地點:武少林-台中武道館

把酒舞劍,煮酒論劍,這麼美,這麼豪邁的畫面,身為一個練拳的人,怎麼可以沒有體驗過,那又怎能跟人論英雄呢。
---------------------------------------------------------------------------------------------------------------------------
拳,是操出來的,因為只有身體懂了,腦袋瓜子也才會真的懂。
不過,要操之前,也總得要知道些什麼,才能真正的操進去。

少林拳的訓練,我們很少坐下來聊拳理,大部份都只是在場上練著,一年難得幾次,我們會特別坐下來,專門聊理論的事。

酒,是一個很好的催化劑,所以以前總會藉許多機會送酒給師父,喝著、喝著,一堆袐密就說出嘴,比上手來了。可惜的是,在武少林裏,我們不喝酒,也還好,茶也可以代酒,只是效果不知道比不比的上酒。(註:據說,在合氣道裏,都是一杯咖啡就搞定了,原來咖啡好像也是可以的。)

早期在練功,總是在茶餘飯後,會和師父聊著天,若都是自己人,就會聊的深些,若有外人在,那就會淺淺的聊,這是以前的規矩。拳理,是不入外人耳的。
能聊進拳裏的,通常都是已有好幾個年以上基礎的師兄們,在練拳上遇上困難,或在討論技術用法上,才會開始講到拳理結構的部份,否則通常我們都只是背著拳訣,照著操,至於為什麼或是更深入的理論關聯性,好像都從來沒有想過。

----------------------------------------------------------------------------------------------------------------------------

去年,我們有講過一場關於身體的十大結構,那是屬於身體的訓練,那時才知道,原來平常練拳被調整的動作中,還有這麼多的袐密在裏面,有了這些觀念,拳才有可能離師自練。古代傳功有二種模式,一是跟在師父身邊磨著,一是師父傳功後自己練著。不管那一種,若不知道練拳要注意的點,再練三百年也是白練,身體對了,拳才能掛的上去。

今年,師父從洪拳開講,講的是洪拳的銅橋鐵馬,練拳,不在外在形式,就像身體的十大結構,若只是擺對這些位置,而沒有意念貫注在其中,那人還是死的。拳架的訓練也是一樣,若只是練著拳的套路動作,儘管如何努力運氣,不知其中關鍵與內涵,那終歸是門外漢。

指定中原,是洪拳的標記,能成為代表動作,就表示這門的功法藏在裏頭,就如同螳螂的捕蟬式,羅漢的伏虎式,孫臏的大鵬展翅一樣,都有許多拳理藏在其中,有沒有入門,看起手式就知道。

銅橋鐵馬,有另一稱是銅筋鐵骨,將筋骨練的跟鐵一樣,那得下多大的苦功,但不知訣竅,硬敲硬打,只會折損自己的身體,晚年日子將會很難散功。真正的功法是不會用傷害自己的方法來訓練的,而是很符合人體科學的理論的。

古時許多看起來很折磨人的訓練方式,背後其實都很有人體、物理甚至心理科學依據,如四平大馬時,頭頂、手臂、大腿等各放個碗;吃個東西還得稱東稱西;動作慢還會被抽鞭子等等,其實都是為了刺激更深層的身體內在力量出來。當然很多時候不明說,因為那是一種人的淘汰過程,熬不住壓力的,自然就會退出,留下來的也就代表是真正想練的。古時師選徒看三年,撐的過考驗的,身體也就紥下根基來,再來的拳理也才說的進,撐不過的,也就不必要彼此浪費時間了。

全身上下的訓練,都有一個原則,必須在骨架正確的位置上,才能真正開始鍛鍊,否則越練只會越受傷。骨架正確後,各門各派的拳種,功法勁力的訓練就會開始有所不同,有些是剛硬的,有些是柔軟的,有些是開放的,有些是緊湊的,這些都會跟其本門拳術的特點有絶對關係。
這次的洪拳理論,我們就是從指定中原中的伸筋拔骨來說起,骨架如何定位,肌筋如何撐拔,勁力如何發出,再談進五形拳中的各種手勢與爪形的變化。中國武術中的拳,最重要的就是拳掌指爪之間的變化,透過不同的這些變化,身體才能得到最大的訓練,同時在散手應用時,也才能伸縮自如,變幻莫測。

一套拳,有一套拳的功,練拳,不在外形,那只是表現在外的,真正的拳是身體內在如何操作,意識如何轉換,而身體結構扮演的只是傳遞與騙人的功能,不明白這點,人就被拳練死了,古人常說,文能自修,武不能自得,沒有手把手的帶,沒有挨過打,功夫是上不了身的。

知道怎麼練,然後努力去達到,這才是練拳,不然只是在浪費生命。
回覆文章

回到「武少林活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