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_淺談武少林太極散手訓練_新竹道場_陳景俊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73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5年_淺談武少林太極散手訓練_新竹道場_陳景俊

文章 michelle »

20150801新竹太極拳.JPG
  太極拳架,和推手幾乎成為目前太極拳的全部了,最通常的說法是「拳架」為體而「推手」為用。然而,當年楊家太極拳在京城立足,楊露禪號稱「楊無敵」打遍天下無敵手,其子班侯與建侯亦皆以擊技稱名於當世。那為何傳至今日,只剩下「拳架」和「推手」呢?那些楊家「節拿抓閉」、「閃轉騰挪」、「哼哈提放」、「揉身揉球」的散手功夫哪裡去了?這才是真正的「用」啊!那它有沒有被傳承下來?它的真實面目為何?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深思與值得探究的問題啊!

  馮老師教的內容非常多元,簡單紀錄作為分享:「呼吸與發放結合練法」、「沾黏提放法」、「太極八法」、「發勁方法」、「各種接手方法」、「手指陰陽控制對方勁法」、「讓點讓位法」、「亂採花」、「多方位揉球揉身」、「走路練功法」、「閃轉騰挪身步法」、「中定樁變化」、「渾元六面力法」、「卸甲法」、「雙胯轉換陰陽法」、「節拿抓閉概要」、「精神打法」、「太極五捶用法」、「護身倒法」、「抗打法要」、「中軸化法」、「偏軸化法」、「摺疊化法」、「肩胛骨化法」、「低中高腿化法」、「腳與腿等暗腿運用法(踩/割/絆…)」、…等。

  舉例「節拿抓閉」而言,簡言之:節--為錯骨,以骨骼或關節為主;拿--為拿脈、點穴法,以神經叢為主;抓--為抓筋分筋;閉--為控制對方呼吸管道。舉幾個簡單應用:玉女穿梭呼吸道;抱虎歸山腰椎與頸椎;搬攔捶心窩骨;下勢腋下腺。因為散手看影像容易明瞭,但很難用文字描述其功法操作或者招式之連續變化,下次有機會的話,會選擇「撇身捶」、「肘底捶」用照片說明其連續動作,在古代運用起來,可是招招能致命,運用時必須十分小心。若將點穴或者其控制技術從太極散手單獨抽出的話,也可以是一種新的課程應用,就算是一個小女子若能善用其法,亦可快速阻斷大漢行動力並有時間脫逃,各位若有興趣,可向馮老師學習,這裡就不多談了。

  散手在過程中,一開始的「接手」就含有太極的沾粘、聽勁、橫豎與陰陽之太極勁力變化、意念與化勁、精神閃驚,以及加上距離判斷、布局知拍、節拿抓閉、長勁短勁滲透勁、心理素質…等種種能力之綜合整合運用。另外所謂的功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身體要到達一定程度素質,能練出混元六面力結構,自然而然就能具備基本抗打能力,萬一不小心至少可撐住對方第一擊,快速予以反擊;否則一擊就倒下後,再好的功夫都無法施展,豈不惜哉;

  有了渾元整勁後,加上九曲珠能能節節貫串,在整勁基礎上,不但能整也要各節能隨意斷開,這是離的功夫,可讓對手有落空之感,一但對方落空之際,本身又能要隨時可復連貫串;走化之能力,各種多軸立體鬆化的能力要建立,馮老師的揉身就是將身體可型變成各種可能,但勁又不失其整,處處使對方落空拔根;接手搭配精神打法加上身步法入身,不論外門或內門可隨心而入,以達我順人背之效;入身後加上各種節拿抓閉方法,破壞對方四正結構或使其失重以拔其根,加上長、短或滲透勁以發之,古時候所謂「牆上掛畫」、「打人如親嘴」並不遠矣。

  絕大部分的團體只講拳架和推手,這次有機會和老師去其他楊式支派交流,其理事長搬出張三丰祖師的[不作技藝之末]說,因此只強調拳架和推手可讓身體健康,故沒有散手習練,更沒有節拿抓閉之傳承。另外有少部分團體有教導散手,但因為不了解拳架不可以直接套到散手概念,也就是說不了解拳架是練法、而散手是用法,練與用兩者不同,但很多人都混淆將練法當用法,故從網路影片上很多將招式生硬地套入散手應用來看,除非對手是不會動的木頭人,否則不可能奏效。真正的太極散手,需要老師口授與身教才能明瞭,我們有幸得馮老師教導太極拳與散手(當然其他還有推手/太極劍/太極桿),入寶山不要空手而返,希望大家都能齊心協力將馮老師的太極寶藏傳承下去。
回覆文章

回到「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