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太極拳

各太極拳大師傳世之經典文章
回覆文章
james1972
總教練
文章: 1156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10, 2007 11:15 am
來自: 台灣台中

名家談太極拳

文章 james1972 »

名家談太極拳----------劉登雲編緝
轉貼自:http://www.taijiacademy.com/newforum/vi ... .php?t=986

1) 楊澄甫先生---"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裏藏針之藝術,姿勢要中正圓滿,沈著鬆淨,動作要輕靈圓轉,純以神行。"

2) 鄭曼青先生---"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壽人以柔。十三式之體用各得一式, 其用曰捋,其體曰中定。如此而已。應用時有一招捋就夠了。拳架不過?學練而設計,其實到應用,一招都不需要。"

3) 郝?真先生---"初練時,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層,則如身在水中,兩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運動。第三層,則身體輕靈,兩足如在水面上行走,臨淵履冰,神氣內斂,不敢有絲毫散亂。此則拳成矣。

4) 石明先生---"飄走接散虛空,肩腰胯三道氣圈--這就是太極拳體用的全部。要想與人接手不犯丟扁頂抗等毛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飄,二是走。飄就是全身關節肌肉節節鬆開,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腳下沒有一點死力之處,且有一種升騰感;走就是氣走,意?向導氣隨行,內氣能在身體內隨意行走。接就是接勁(不是用手而是用腳接勁),一搭手,對方就身不由己,整個身子被粘了起來,腳跟離地,手中無所施。(散是鬆散,如水之容物,不頂不抗。虛空如水的氣態,對方擊我感到空洞無物)。肩腰胯三道氣圈是內氣隨著身體中垂線向下延伸而逐漸向肩腰胯的周圍均勻地散開,形成直徑約一米左右的氣圈。肩圈、胯圈的大小相同,腰圈略小。肩圈主要保證肩肘腕手的靈活變換;腰圈主要保證腰的自如旋轉和供給全身各部位發勁;胯圈主要保證下盤穩固,進退靈活,以虛實步伐配合上肢活動,支援發勁。肩腰胯三圈以腰圈?主,想象把肩圈接於腰圈之上,將胯圈接於腰圈之下,上下相隨,靈活運轉。"

5) 楊禹廷先生---"柔軟不是軟弱無力,極柔軟是高度的不丟不頂,如影隨形,觸之總覺得空虛無物,摸不到對方的中心,進則落空,退則失勢。極堅剛是受者總覺得對方力氣大,自己處處不能得機得勢。另一方面,久練之後,?生一種鼓蕩之勁,一種極富彈力的整體勁。(如大海裏的水浪飄起萬噸巨輪。)"

6) 陳微明先生---"放鬆肌腱,鬆開關節,以求鬆柔。求其柔者,可使全身能撤散而不連帶也。假如推其手,手動而肘不動;推其肘,肘動而肩不動;推其肩,肩動而身不動;推其身,身動而腰不動;推其腰,腰動而腿不動,故能穩如泰山。若放人時,則又由腳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手連?一氣,故能去如放箭。若不能柔,全身成一整物,力雖大然更遇力大於我者,(被)推其一處則全身皆立不穩矣。柔之功用豈不大哉。故能整能散,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虛能實,乃太極拳之妙用也。"

7) 向愷然先生---"太極就是一個圓圈。太極拳就是有無數的圓圈聯貫而成的一種拳法。無論一舉手一投足皆不能離這個圓圈。離了這個圓圈,便違背了太極拳的原理。不但舉手投足皆不能離這個圓圈,四肢百骸不動則已,動則皆不能離圓圈。太極拳的招架便是攻擊,攻擊也便是招架。不能用太極拳的方法攻擊人的,斷不能用太極拳的方法招架。因?手手處處皆是圓圈,就在這一個圓圈之中,分一半是招架,一半是攻擊。功夫越深,圓圈越小。有時尚不及見其轉動,已盡招架及攻擊之能事。推手也是一個太極的圓圈。在一個圓圈之中,分出棚捋擠按四手。棚擠 ?半圓,捋按?半圓。於彼此皮膚接觸之處,每手又各成一個小圓圈。每於小圓圈中又分半圓?粘,半圓?走。兩手同時粘走,虛實須得分清,若不分清,即犯雙重。兩手虛實分清後,便得注意到一手虛中之實,實中之虛。不然,則一手之中亦犯雙重,其弊害與犯兩手雙重等。無論練架與推手,皆須注意尾閭及脊梁。所有動作胥發源於此。脊梁須中正,不偏不倚。因動作必從尾閭發端,方足以身體運動四肢,不是以四肢牽動身體。尾閭有圓圈,則各部的圓圈能粘能走,如尾閭不起作用,各部的圓圈也都失去了粘走之效。"

董英傑先生---"太極拳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濁力,純任自然,筋骨鮮折曲之苦,皮膚無磋磨之勞。不用力何能有力?蓋太極練功,沈肩墜肘,氣沈丹田。氣能入丹田(丹田?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肢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練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先師雲: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即此之謂也。"

9) 汪永泉先生---"太極拳就氣圈而言有'三平一豎'四大圈。平圈有肩圈、腰圈、胯圈;豎圈有下丹田處的立體圈。肩圈主人體平衡,腰圈主人體旋轉,胯圈主人體進退;丹田立體圈主人體技擊發力。此外有肩、肘、手腕、胯、膝、足腕及頸部各關節的圈,大小腿及大小臂內均可想象內含若干小圈;人之周身,可視?內含十字架的大球體。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的十字,十字交*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保持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豎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閭之間,胸椎前側的十字交*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行功走架中,可以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姿勢隨著氣球旋轉而變化,氣球的旋轉變化要以氣球的中心?主導,以十字中垂線?軸帶動氣球的旋轉,以十字水平線推動氣球的前移和膨脹。人之進退,猶如球體在水面上鼓蕩;人之起落,則如球體脹縮;人之旋轉,猶如球體在大浪中翻滾。無論球體的方位如何變化,體內的十字交*線務必保持中正平衡。由此習而久之,人體自可保持隨遇而安。推手中,接力或發勁都可以借助大氣球。如對方擊我左側,我向左旋轉氣球;如對方擊我右側,我向右旋轉氣球;如對方擊我上側,我向上旋轉氣球;總使對方來力落空。擊發時,或沿平圓、立圓的邊緣向前旋進,或直線前移碰撞對方。對方左虛,我即左旋氣球以右側擊發其中心;對方右虛,我即右旋氣球以左側擊發其中心;對方上虛,我即上旋氣球擊發其中心;對方來力強欲與我向頂時,要快速地使氣球先縮後脹,形成彈簧力擊之。氣球一動就兼有化、發兩種作用。向左轉動的一側引化對方來力,向右轉動的一側直攻擊對方中心。向右轉動的一側引化對方來力,向左轉動的一側直攻擊對方中心。向後轉動的一側引化對方來力,向前轉動的一側直攻擊對方中心。另外大氣球還可以保護自己的中心,對方在打我時,只能打在氣球表面,而不致於影響我的中心。"

10) 馬岳梁先生---"太極拳的'輕'不能用單純不用力來解釋。輕是相對於重而言的。輕就是不能用'爆發力',避免雙重。輕也不是鬆懈。鬆懈和爆發力均?太極拳之大忌。輕是有力不用。所以說'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太極勁。太極拳的動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於有力無力之間。呈現將展未展之勢,虛實宜分清楚,才能構成'太極勁'。"
回覆文章

回到「太極拳經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