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31 拜訪合氣道七段 陳景雄老師

武少林各年度活動故事,同步刊登方於會刊中。

版主: james1972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72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0-01-31 拜訪合氣道七段 陳景雄老師

文章 michelle »

拜訪合氣道七段 陳景雄老師
參加人員:馮士家老師、謝小鳳、吳光磊、陳憲樟、洪淑芬、許惠蒨
記錄:洪淑芬

從來沒想過可以這麼接近陳景雄老師!

能見到陳老師的場合,總是在宜寧中學的合氣道演武表演上。那是有著似遠非遠的距離,卻存乎著許許多多的好奇與疑問;怎麼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可以坐下來,面對面聽陳老師說說合氣道。

老師的老師,合氣道七段 陳景雄老師,九十七年應馮老師的邀請,特別蒞臨武少林合氣道風城道館指導。那次讓我對陳老師留下非常驚訝的印象。當我握住陳老師的手腕時,一股柔軟祥和的感覺直達心頭。「怎麼會是這種感覺?」—我心裡著實又驚又喜。

平時與對手練習合氣道,不論對手是比我資深的師兄姐,或是剛接觸合氣道不久的師弟妹,我從未有過這種感覺。有時候我感覺對手用肌肉的力量與我抵抗;有時候我感覺對手刻意不抵抗,但那種感覺不是柔軟而是癱軟。但是 陳老師給我的感覺是柔軟而有生命力!

此次因為馮老師的關係,我們這些後學晚輩才有幸得此機會接觸到全台早期的高段者—陳景雄老師。
當日的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合氣道進臺灣之緣起
合氣道是日本的武術,由 李清楠大老師於1967年引進臺灣,並成立「中華民國合氣道協會」加以推廣。大老師在中學時代開始學習柔道,1959年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第三屆亞洲運動會柔道比賽獲得金牌。因為在日本東京參加比賽而接觸到合氣道,深深被合氣道的護身法所吸引;後來經友人介紹,認識了日本大阪合氣會的富田誠治師範,並受教於日本大阪合氣會會長—田中萬川師範,從此由柔道轉換至學習合氣道。 富田誠治師範與 李清楠大老師在台北巿太平國小成立台灣第一個合氣道道場,當時的合氣道學習者,幾乎是大老師號召自己從前學習柔道的學生,因而合氣道才得以在台灣紮根,成為當時台灣合氣道惟一的領導團體。

臺灣合氣道之特色
陳景雄老師憶起當時北上向 李清楠大老師學習合氣道的情景:大老師上課時非常嚴肅、不苟言笑,學生都非常懼怕大老師,根本不敢多言,而且也沒有時間可講話,因為一支技法總要反覆做上好幾十回。

因為大老師教學積極嚴格,所以臺灣的合氣道學習者在段外幾乎已學完所有體術的技法,這是有別於日本必須要晉段後才可能學完的特色之一。臺灣合氣道的另一特色就是〝技法課程進度化〞。也就是在晉段之前的每一個級數都有它應該學會的技法,逐步累計至晉段時就已將徒手體術的技法全部學會了。這一特色也是我們不容易在日本的道館發現的。

合氣道在臺灣也已四十餘載,今日合氣道之所以能蓬勃發展,都要歸功於大老師 李清楠師範的引進與推廣。

李清楠師範
台灣合氣道師範最高段合氣道八段,柔道八段 。中華民國合氣道協會理事長,及財團法人中華合氣道總部道館的董事長,中華民國合氣道協會永久會長,亞洲合氣道總會會長及國際合氣道聯盟總會副會長,在臺灣合氣道界都尊稱李清楠師範為 —大老師

李清楠師範於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廿日 上午十時逝世,享壽八十八歲(1921~2008) 。

1973年將合氣道技法的基礎動作, 整理成書 —《合氣道入門》
1987年又出版—《合氣道基礎篇》
1989年再出版—《合氣道應用篇》
1996年發表首創的—「球轉入身轉換術」,亦稱「合氣太乙拳」:為李清楠師範總結一生學武心得,體會到
  合氣道是一項〝鍛氣的鍊〞與〝圓的旋轉〞。故將中國〝氣的鍛鍊與呼吸法〞等納入合氣道鍛鍊課程中,
  全名是〝Kiuten-irimi-tenkanjutsu〞。

陳景雄老師對「氣」的發現-合氣心法
一般的合氣道並不特別強調用「氣」來練習合氣道,但是 陳老師喜歡思考,喜歡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合氣道。常常有許多的模糊想法產生,然而在一次的偶然間看到龍捲風的影片後,這些模糊的想法霎那間變成了一個具體的觀念。爾後,又因為跟 李清楠大老師學習「合氣太乙拳」,太乙拳強調身體要像三角四面體般的穩固及要像球般的圓轉;因此更加深 陳老師對身體要像龍捲風般移動的想法。

陳老師深悟身體要像龍捲風般的移動,必須要以「氣」來帶動。也就是身體外觀要像三角四面體般穩固,但其實要靠內在氣的旋轉帶動,才能讓身體如球般地圓轉移動。只是剛開始一直執著在龍捲風要如何向左或向右,因而受制而無法身心體合一。後來因在八卦山見到夕陽餘暉,頓時心曠神怡,體會到〝宇宙即是我,我即是宇宙〞;放空之後,氣隨意走,隨心所欲。至此,理論加上親身的體驗,於是整理出《合氣心法》。

陳老師以為「氣」有千百萬種,但是大部份練氣的人都是由〝靜〞開始練起,而我們習武者卻是由〝動〞開始。從靜態開始練氣,很容易因為放空而產生幻覺、幻象,所以練氣時不可太執著感應;也就是說練氣也要練功,有氣沒有功,氣是發不出去的。〝功〞是需要方法的,必須從武術著手。

馮士家老師常說他不僅跟隨 陳景雄老師學習合氣道,在品德與做人處世方面亦深受陳老師的影響。陳老師也說:武功技術要進步,做人要正直、心胸一定要寬闊。

這次的訪談最後,因為我前天剛好腸胃不舒服,所以馮老師特別請陳老師讓我體驗一下「氣」。說著說著陳老師要我把手自然的放在他手上,神奇的事發生了,頓時我的下腹部灼熱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原本想說遲鈍的我會不會因為反應慢而感受不到,沒想到真的有感覺耶!接著馮老師請惠蒨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咦?!為什麼她搭住的地方也會熱熱的?」「可是…我那個地方又沒怎樣…」實在太狐疑了,所以將我的疑問提了出來。原來是我接收了陳老師的氣,又將氣傳導給惠蒨哦!真的是太神奇了!不過,我的好奇心又來了。「陳老師,請問您這樣用氣幫人治療,會不會因此消耗自己的功力或能量?」陳老師說:「不會,因為我接收的是源源不斷的大自然能量,所以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人只要心術正、存善念,這種力量不會使你受傷的。」

看看時間已超近十二點半,已經打擾陳老師太久了,但是我實在捨不得離去,真希望時間能走慢點。不知下回是否有機會再聽聽陳老師說故事,因為不僅在合氣道方面,陳老師的人生閱歷,都讓我們這些後學晚輩獲益匪淺。我們何其有幸啊!能得此機會接觸到臺灣合氣道界的早期高段者-陳景雄老師。真的非常感謝陳老師願意給我們這個機會啊。
回覆文章

回到「武少林活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