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練太極心得一隅 陳景俊(96年)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73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習練太極心得一隅 陳景俊(96年)

文章 michelle »

  在風城訓練中心和馮老師習練太極,時光匆匆也有3年半了,每周都很期待上課時間的到來,或許頻率不高每周才一個小時半的課程,所以我都很珍惜每一次的上課時光,心中充滿期待。

  太極拳一般人都認為是公園裏的慢吞吞的老人運動,一粒大西瓜,中間切一半,一半推過去,一半推過來。這種「哈哈拳」的認知其實是錯誤的,在跟馮老師練拳的這段期間,老師所傳授的「傳統楊家老架108式」是以低架自然呈現,胯與膝幾乎是同一水平線的,對腿力要求很高。當然低架並不是與坊間其他的拳架的主要差異,因為任何拳要硬打成低架也是可以,在網路上可以看到一些標榜低架的影片,可惜的是絕大部份都是硬打,翹臀背拱,不忍卒睹。

  楊家老架另一個特色是「提腿架」,同門可以比對馮老師傳授的[摟膝抝步]、[進步搬攔捶] ,自可會心一笑。稱作「老架」也不是隨便說說,我們知道楊家的拳最早來自陳長興,這有史料根據無可否認,習練過「傳統楊家老架108式」的同門,常常會發覺我們的拳架和其他楊式太極拳,在很多地方有很大的差異,在此舉兩個小實例與看法:

1.只學過 [一般楊式太極]的人看到[陳式太極]總會覺得兩者「外型」差異很大,但我們的同門卻可以看出「傳統楊家老架108式」與 [陳式太極]與 [一般楊式太極],其中三者隨時間演化發展的脈絡,會心不遠、感動不已。

2.台中的同門談起,只學過 [一般楊式太極(不論是鄭子太極或其他)]的人看到本門的「傳統楊家老架108式」,不約而同地説「你是練老架喔」、「好古樸喔」、「正喔」,或稱讚說「看了這麼多太極拳,我好想學你們的楊家老架」。

  在習練「傳統楊家老架108式」的過程中,同門剛開始都想說能做到嗎?有點難度呢 ! 但結果卻是「知難行易」,只要有練習,很奇妙的是,楊家老架的拳架「貼心設計」,卻可以讓一個初學者,從身體站的比較高的方式高架開始習練,隨著一段時間的拳架習練過程中,透過楊家老架的拳架本身的「自然導引」,「自然而然」在很短期間(1年內)就能正確落胯。我舉出3個可加速落胯的拳式給大家參考:1.[掤履擠按]的雙手大履 2.[單鞭]的穿掌 3.[雲手] 。

  不能落胯的太極拳同好,很容易導致膝蓋受傷,而能夠落胯之後,打拳架會發覺並不會用到膝蓋的力,全身的重力線自然而然由胯連到腳底足蹠,經過拳架「自然導引」,腳底足蹠「自然而然」會發覺有陷入土地、平貼密合之感。我舉出3個可加速足底貼地的拳式給大家參考:1.[摟膝抝步] 2.[如封似閉] 3.[撇身捶] 。

  能夠落胯又能足底貼地,脊椎骨會自然回正豎直。我舉出3個可有助脊椎伸縮的拳式給大家參考:1.海底針 2.白鶴亮翅 3.蛇身下式。

  再來就是腰的部份,腰在太極占很重要的位置,所謂刻刻留心在腰間,一樣有3個有助腰椎的拳式,在此賣個關子,留待下期會刊再作專題討論發表。

  其實太極很強調「鬆開」(不是軟綿綿),身與心都應該能鬆透靜定,馮老師常會提醒大家這些要點,而前面所談到的,藉由單式拳架的練習來達成落胯、足底貼地 …等要求,它的練習前提仍應該建立在「鬆」的情境下自然而然完成,才合乎「太極之道」。

  當然,練太極不是只是練外型像而已,太極拳如果要能用到「技擊」,在行架的過程中,如何「纏絲生根」、「揉球蓄勁」,這一過程是我還要繼續向馮老師學習的地方,總之,學無止盡,太極是一輩子要修鍊的,如何將太極落實到身與心的修煉,如何將太極落實到工作與生活,願與大家一起探討與共勉,也歡迎對「傳統楊家老架108式」有興趣的同好,加入我們的太極大家庭。
回覆文章

回到「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